过汗不贪色,过午不久坐,过秋不当客,在说什么意思?
(本文为“文君然文化工作室”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与应用!)
本文理论依据本:《中医养生学》、《黄帝内经专题研究》、《中医预防医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府,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
列位看官,今天我们来和您聊聊养生俗谚“过汗不贪色,过午不久坐,过秋不当客”所蕴含的道理。
先来说说“过秋不当客”。
从字面上来理解,这就是在告诫我们,过了秋天,进入冬季,就不要去做客了。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入冬以后,尽量不要远行,而是要好好待在家里猫冬。
这个讲法是颇有道理的。第一,冬季不远行可以有效避免风寒之邪。古人交通条件差,保暖设施少,所以在严寒冬季,就容易受风寒之邪。风寒之邪到底多厉害?您看看《伤寒论》就知道了,无论是麻黄汤,还是桂枝汤,以及其各种变方,无不是针对外感的。所以在古人看来,外感风寒,就是影响人身体健康的第一大敌。为了避免受风寒,到了冬季不要出门了,不要去远涉做客了。
第二,猫冬其实也符合冬季封藏的养生要旨。冬日里,人体气机内敛,阳气相对虚弱。这个时候,人不要妄劳,不要远行,勿使得精气外泄。
再来说说“过午不久坐”。
过了中午,为什么就不倡导久坐呢?原来,在一天当中,人阴阳二气,是在不断地此消彼长、相互转化的。阴气由盛转衰的时候,就是夜半子时,即午夜11点到凌晨1点。阳气由盛转衰的时候,就是中午。
那么,午后,随着阳气的逐渐衰弱,因为阳气鼓动无力而导致的问题,譬如痰湿、淤血、阴寒等等,也会在这个时候加速形成和体现。同时,静则生阴,动则化阳。所以这个时,你再去久坐,则阳气更加衰弱,气机运行愈发不畅。一些阴性的致病因素、病理因素的作用,就愈发明显。咱们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发胖这件事。不信的话您试试——午饭之后,你坐在办公桌前,一直到下班,胖的就快。相反,若能在午后多运动,或外出办事,或干点体力活,那就对控制体重有好处。因为什么?因为痰湿在午后,于阳气鼓动日渐乏力的状态下,更容易运化不及,凝聚成脂肪贮存体内。可是一旦动起来,情况就改善了。
所以说,“过午不久坐”,是非常经典的养生方法,也是整句俗谚的点睛之笔。
最后说说“过汗不贪色”。
这五个字的意思,本订阅号之前有过相应的介绍。这里给您再说一遍。古人对房事养生是非常重视的。他们观察到,那些所谓出现“马上风”、“精尽人亡”悲剧的男性,在事发之前,往往大汗淋漓。即便不发生悲剧,事后男性也顿觉乏累,久久不能缓和。于是,“过汗不贪色”的训诫就形成了。
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我们知道,汗液,是中医概念中人体“津液”的体现。津液的化生,离不开体内所藏之精。同时,汗水之所以能从腠理外泄,本身也在说明气的外泄,即“津随气脱”。如此,当人大汗淋漓的时候,是就是精气外泄的时候。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正因如此,当人大汗淋漓、过于劳伤的时候,才容易发作心脏病。为什么?因为心中的精气被耗伤了。
但是,圆房之际。却偏偏也是人体精气用事的时候。当此际,肾气需要司开阖之能,肝需要司条达之能,心需要司运血之能。可以说,五脏之精气,都在为之积极调动。这样,才能齐心协力,完成生殖之精的排出。这个时候,你再大汗淋漓,精气外泄,显然不利于整个身体的协调作用。尤其是肾。肾要想疏泄生殖之精,必须先藏好生殖之精。有了肾气之藏,才有肾气之泄。大汗淋漓,这肯定于肾气封藏之能无益。久而久之,肾的封藏和排泄,就会受影响了。所以说,“过汗不贪色”,也是颇有价值的。
好了。文说到这里,即将告一段落了。对于本篇文说的解读,您有何见解呢?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若您有其他见解,也请与广大网友分享。本订阅号微信平台sywmz2014开放,欢迎您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