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如人生:使用中药要知“行走”

文 / 家庭中医药
2018-09-09 16:20

一味中药 , 仅知道其性味和功效是远远不够的。运用中药时 , 要像对待人生那样 ,要搞明白它从哪里来 , 又要往何处去……

中药的走向

不同的中药进入人体后会有不同的走向 , 概括来说有“升降浮沉”四种走向。“升”是上升 ,“降”是下降 ,“浮”是外行发散 , 而“沉”则是内行泻利的意思。药物的“升降浮沉”理论 , 是中医根据不同的病位、病势采用不同药物所取得的治疗效果而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

各种疾病常表现出不同的病势 , 如向上的呕吐、呃逆、喘息 , 向下的泻痢、崩漏、脱肛。在病位上也有在表、在里、在上、在下的区别。消除或改善这些病症 , 就要用到走向相反的药物。

一般来说 , 升浮药能上行向外 , 有升阳举陷、解表散邪、开窍散寒等作用 , 病变部位在上、在表、病势下陷的宜用升浮药 ; 沉降药能下行向里 , 有泻下通便、清热降火、利水消肿、收敛固涩等作用 , 病变部位在下、在里、病势上逆的宜用沉降药。

影响走向的因素

药物的升降浮沉作用可受性味、质地轻重、炮制方法、配伍应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药性可分寒、热、温、凉四种属性 , 药味又可分辛、酸、甘、苦、咸五种 , 合起来就是“四气五味”。味道属于辛、甘 , 药性属于温热的药物 , 大多数都有升浮的作用 ;而味道属于苦、酸、咸 , 药性属于寒凉的药物 ,则多有沉降的作用。

从药物的质地来看 , 花、叶及质地轻盈的药物 , 大多属于升浮 ; 子、实或质地重浊的药物 , 大多属于沉降。有人曾把这种规律概括为“花叶升散 , 凡子必降 ; 枝走四肢 ,梗通上下”。比如桃仁、杏仁、酸枣仁都是取种子入药 , 而且有一定的油性 , 常用于润下通便 ; 紫苏梗、藿香梗能升能降 , 可以用来调气。这中间也会有例外情况 , 比如旋覆花不升不散 , 而是降的 ; 蔓荊子是蔓荊的种子 , 属性偏凉 , 却是往上升的。

药物升降浮沉的性能 ,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人为地加以转化。常用的方法就是炮制。例如大黄的走向本是向下的 , 用酒炮制后就会上行 ; 牛膝本是引火下行的 , 用盐水炮制后可以更专其入肾之功效。

行走的速度

药物的行走也有速度上的差别。譬如大黄有“将军”之称 , 到哪里都像领导视察一样 ,有人开路,来得快,走得也快;甘草却像个“背包族”, 在我们身体里走走停停的。

因而在药物配伍时 , 就得考虑到不同药物的行走方向和速度会对病症产生何种影响。比如大承气汤 , 用了大黄和芒硝两味“急性子”的药 , 再加上厚朴、枳实两味下行的药 ,一喝下去马上就要大便。

有时拉肚子拉太快 , 人会受不了。那么就可以把大承气汤中的厚朴、枳实换成甘草 ,让大黄、芒硝带着甘草走慢一点 , 在路上把清污工作做细致一点。这就是“调胃承气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中医药知识 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2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李艳鸣

本文编辑:秀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