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将至,做“三防”,吃“二果”,晒“一处”,少生病,更健康

文 / 营养师雪姐
2018-08-13 20:10

“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


不经意间,就要末伏了!


8月16日至8月25日,就是末伏,


代表着,即将由夏入秋,由热渐冷,

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在这10天了。



防不好“秋老虎”,过不好末伏,对身体伤害巨大,


末伏天气,白天炎热,早晚较凉快,随着温差的加大,更易诱发多种疾病。

此时,一定要注意身体的保护,做好养生工作,要做好“三防”!



末伏将至,做“三防”,少生病,更健康

一、防感冒


由夏入秋,是“风燥型感冒”的高发期,此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


风燥型感冒,与其他类型感冒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干”,通常反映为喉咙干痒、干咳。


末伏时节,虽然白天,天气还比较热,但此时,立秋已过,天气开始以燥为主,此时,对付感冒,重点是滋阴润燥。


饮食上,可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梨、藕、芦柑、柚子、荸荠、葡萄等。


亦可煮点杏仁汤喝,对于预防风燥感冒,有不错的效果。

二、防心血管病


末伏时节,是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此时,一定要十分警惕。


末伏,会出现“秋老虎”的天气,高温闷热,时长有之,会使人体大量流汗,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再加上,早晚温差巨大,影响血管收缩,会增加心梗、脑中风的几率。


所以,在末伏里面,一定要注意预防心血管病。


此时,要注意避免大量出汗,保持心情平静,在早晚时刻,注意适当添衣,保护心血管健康。



三、防消化道疾病

末伏时节,早晚风凉、温差大,此时,也是消化道疾病高发期,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


胃肠炎,是这一时期的高发疾病,天气闷热,细菌大量繁殖,人的消化功能在这一时期变弱,自身抵抗力相对下降,很容易就会导致腹泻、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所以,此时,一定要注意,少吃冷饮,少吃寒凉的瓜果,过夜饭餐,更要注意,避免饮食遭受细菌污染,引起不适。



末伏将至,吃“二果”,更健康


末伏时节,是夏秋交替之际,秋吃果,此时,多吃点鲜果和坚果,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此时,适合多吃两种果,好吃又健康,不妨多吃点哦。


1、秋梨


秋季吃鲜果秋梨,是其中一种,也是最受欢迎的一种。


梨,肉脆多汁,酸甜可口,可清热解毒,润肺生津,可缓解秋燥,对抗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等情况。


秋梨,可以生食、榨汁,也可以炖煮或者熬膏。


梨可以补水,养阴润肺,而且对嗓子特别好,如果,平时有咽炎的或者嗓子不好的人,可以多吃些秋天的梨。



2、核桃


秋季吃坚果核桃,是深受百姓喜爱的坚果之一。


此时,核桃正是成熟期,是坚果中,抗氧化性最强的一种坚果。


并且,核桃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非常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可保护心血管。


核桃仁表面,有层褐色的皮,它的抗氧化物质,几乎都在这层薄皮里,吃的时候虽然有点涩,但最好不要去掉。


所以,末伏后,吃点核桃,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好处。



末伏将至,晒“一处”,守护阳气,少生病,更健康


阳气,为生命之根,失此百病不约而至!


末伏过后,寒气开始加重,此时,要助于守护阳气。


此时,护住身体阳气,可以为秋冬防寒打基础,可以使冬季阳气充足,阴精敛藏而不外泄,从而保持阴阳平衡,提高抗病能力,使得秋冬少生病!



末伏后,守护阳气,可以晒一处,那就是——后背


晒太阳,是补阳气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而后背的督脉,是所有阳经汇聚的地方,主一身的阳气。


所以,晒后背,让督脉有比较高的温度,可以守护身体的阳气。



晒后背,可以选择,上午9点至10点,这一时段阳光中的紫外线偏低,能使人感到温暖柔和。


也可以选择,在傍晚夕阳快落山之前,此时,阳光温和,并不是十分炎热,最适合晒晒后背。


晒后背的时间,在40分钟左右为宜,出少量汗微微困倦效果最佳。


晒太阳时,要让自己安静、定神,找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静静地晒,或者听些典雅的音乐。



末伏时节,防“湿、热、燥”,喝一杯热茶,防暑、祛湿、润燥


末伏时节,夏秋交替,湿、热、燥并重,要注意保护身体健康,做好防暑、祛湿、润燥


此时,可以自己动手,做杯蒲公英马齿苋茶,可健脾,祛湿,润燥,排毒,助力身体健康。


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淡竹叶0.2g、马齿苋0.1g、槐花0.1g、芡实0.3g、绿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茶包,每日一包,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蒲公英,擅长祛湿热,可泻火、利尿、除湿,改善湿热所致恶心、舌苔发黄等症,并且,蒲公英对于湿热引起的红肿痘痘也有不错的效果,且有利尿散结之效,可以帮助人体排出更多的毒素。

马齿苋,归肝、心、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祛湿作用。


赤小豆,健脾利湿、消肿解毒。薏苡仁,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



淡竹叶,以渗湿泄热见长。芡实,归脾、肾经,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


槐花,可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绿茶,不发酵,多种成分几乎都保留下来,祛湿效果最佳!


几者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不仅可以润燥,还可以健脾祛湿热排毒,有助身体健康!



末伏养身体,护脾胃,循经按穴位

进入末伏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此时,如果脾伤于湿,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


所以,在末伏时节,要养护脾胃,助力身体健康,


护脾胃,可循经按穴位,如:



1、按足三里,促消化


位置: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


作用:可治各种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2、按中脘穴,温胃理气


位置:肚脐向上4寸


作用: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3、按丰隆穴


位置: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大约是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就是丰隆穴。


作用: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亦可祛湿祛痰。



末伏将至,运动要适量

末伏时节,湿热仍没有完全消退,此时,运动要适量。


应避免运动量过大、活动过于剧烈。


游泳、爬山,这些运动项目,有助于肌肉的协调和平衡训练,通过调节体温机制,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加心肺功能的锻炼。

不管是做什么运动,运动前,要做5至10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运动时间最好选择一早、一晚,太阳照射下,不宜运动过久,以防体力消耗过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