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毒性,真相只有一个
比利时“马兜铃酸中毒事件”对中药毒性的问题,民间一直存在着两种极端观点:
一方说,中药是纯天然制剂,不是化学合成药物,对人没有毒害;另一方说,“是药三分毒”,中药有肾毒性,吃中药会导致肾损伤。
还有的人出来“和稀泥”,他们说,常言道“以毒攻毒”,药物没有毒性怎么能治病呢?上面的说法都是不完全正确的说法,这些似是而非的说法,都是对中药药性的误解,流传开来,让人们对中药的误会越来越深。从近几年的典型的“药物中毒”事件入手分析,我们能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上世纪90年代初,比利时有一个减肥中心,出售一种减肥药叫“苗条丸”,这种制剂里含中药配方,也含有西药配方。大概效果不错,所以使用者较多。
据权威资料显示,在1990年~1992年,共计l741例肥胖患者服用了同一家诊所开出的“苗条丸”,服用时间,短则3个月,长则3年。
后来,发现其中有100多人出现了肾损伤,最严重的,有70人需要做肾移植或血液透析治疗,还有些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肾间质纤维化,亦被怀疑与服用该制剂有关。
专业人员从“苗条丸”中检测出马兜铃酸,并且确定马兜铃酸来源于配方中药材广防己。所以,当时很多国际知名医学杂志直接使用“中药肾毒性”一词,这就把这次中毒事件的罪名全部加到了中医药头上,也加剧了人们对中药制剂的恐惧。
剖析配方,还原中毒事件真相1.配方
“苗条丸”的配方中,有西药,如芬氯拉明、安非拉酮、乙酰唑胺,也含有天然药物及提取物波希鼠李皮、颠茄浸膏、防己、厚朴。
这种配方是中西合璧的处方,根本就不是按照中医“理法方药”原则组成的纯中药制剂,不符合中药传统使用方法。
所以,严格地说“苗条丸”并非中药制剂,其中天然药物,不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使用的。而且“苗条丸”中肾毒性成分不仅仅来自中药。
来源于中药的成分确有肾毒性,但芬氯拉明、安非拉酮也能引起肾脏损害,为何人们只看到前者,而忽视后者?
2.剂量
“苗条丸”中药物剂量严重超过传统用药标准。《中国药典》明确规定关木通和广防己日用量分别为3~6g和4.5~9g,减肥配方用量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50倍,是典型滥用中药,制造者和美容机构难辞其咎。
此外,在传统用药条件下,马兜铃酸摄入量有限。按《中国药典》广防己和关木通的日用量,如果马兜铃酸的含量低于0.1%,全部被吸收也只有3~9mg,即0.05~0.l5mg/kg,与所报道的马兜铃酸肾毒性实验剂量3~5mg/kg相差甚远。
“中药肾毒性”说法存在偏见“马兜铃酸肾毒性”与“中药肾毒性”,两者不能等同起来。不可否认马兜铃酸有肾损伤毒性,而且“苗条丸”检测出了马兜铃酸,但不能就此认为含马兜铃酸的中药都有毒害而一律禁止使用,更不能将此中毒事件与所有中药挂钩,不分青红皂白把中药“妖魔化”,是对中医药的偏见。
“苗条丸”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中医药的错误管制。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是不同,二者的理论体系间存在鸿沟,西方学者以西医思想理解中医遇到困难,就将中医药看作自然疗法,甚至将中药当作膳食补充剂或食品管理,因此出现超过中国药品标准的滥用现象。
本来是药物,你却把它当成食物一样无限制、无节制地使用,这就难免出现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中药治病: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中药治病讲究以偏纠偏,就是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性。人体的疾病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产生偏盛偏衰,治病就是“调和阴阳”,利用药物纠偏。
所以凡是药物,皆有偏性。而药物的偏性就是“毒性”,这与我们平常说的中毒的“毒”意义不一样。如果能正确按照中医药理论来指导中药使用与配伍,可将药材的副作用降到最低程度,大都相安无事。
中医理论下,治病要慎用药物,用药不可过量。 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俗话讲“一碗盐汤一碗参汤,百碗参汤一碗砒霜”,意思就是说适量的东西有益于身体,过量即有害于身体。量变会致质变,同样药物的用量有异,带来的后果即不同。
药物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得恰当就能救人、益人,用不对症就会伤人,显示出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