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药“擦掉”偏瘫!中风半身不遂的,千万记住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6-06 17:06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精粹》、《中药大辞典》、《中华药海》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和您说上一病,这就是偏瘫、半身不遂。

说起这个病,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恐慌,是人生中不能承受之打击。看官们可能都知道,咱们国家正处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井喷时期。脑血管病,即中风,有可能留有后遗症。后遗症的表现之一,就是肢体的偏瘫、废用。从前生龙活虎、叱咤风云的人,如今拖着病体,丧失劳动能力。这光景谁能坦然接收?这样的病,在我国北方地区尤为多见。因为什么?因为北方受饮食习惯的影响,高血压比较普遍和严重。而高血压和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明确的。

好了,接下来,咱们说一个简单的办法。这个办法能干什么呢?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中风后半身不遂的局面。当然,这也只是对其中一部分人适宜而已,绝非适合所有人。办法如下——

准备中药蚕沙适量,分成两袋。上锅蒸。蒸热之后,以能够承受的温度,互换熨烫、,摩擦患处。每天坚持操作至少40分钟。日久可见奇效。

这个办法,源于哪里?首先申明,这不是本订阅号信口开河。它源于《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在其笔下记载的一张,治疗半身不遂的简便验方。


好,现在就给您说一下其中的道理。

首先来看蚕沙这味药。蚕沙,有的时候也叫作“蚕砂”。这味药是啥?实际上就是家蚕幼虫的粪便。它性味甘、辛、温,入肝经、脾经和胃经,善于祛风除湿、和胃化浊。这味药味辛,故而可以行散祛风。它还偏辛温,所以可以去湿气。祛风除湿,是此药的最大功用。一些风邪所致的疾病,往往会用到它,比如风湿痹痛、身体瘙痒、风寒风热所致的头痛等等。

蚕沙用于调治半身不遂,实际上也是取它祛风除湿,辛散行气,气行则血行的特点。

现在,咱们看看半身不遂这件事。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半身不遂,一般多指中风后遗症、中风恢复期肢体功能受损而言。中风一病的发作期、急性期,用中药外治的办法是绝对不行的。中风的后遗症,用中医的视角来看,基本可以分为风痰瘀阻、气虚络瘀、肝肾亏虚三个主要症候。这么说有些过于专业了。看官记得,风痰瘀阻型的中风后遗症,用蚕沙算是比较合适的。

什么是风痰瘀阻呢?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半身不遂,肢体麻木无力,语言不灵活,口眼歪斜。看舌苔,往往滑腻。舌头暗紫,脉象弦滑。这症候这么引起的?就是风邪引动痰邪,风痰夹杂,阻碍经络,所以口眼歪斜。阻碍心络神明,则语言不灵。风痰流窜到肢体筋脉,则血脉运行不利,所以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一般来说,这类的患者,都有肢体麻木、舌头暗红,舌苔滑腻的特点。对于这种患者,就要搜风化痰。

这个时候,我们用蚕沙来外治,是有一定效果的。正如方才所说,蚕沙辛温,能祛风除湿,对于流窜在肢体经络、筋脉中的痰湿之邪,是有治疗意义的。尤其是肢体发麻、无力、疲软之人,用之最妙,可以起到行气郁、通经络、活气血的功效。

其实,早在《本草纲目》之前,《千金方》里面,就有用蚕沙来治疗肢体不遂的做法了。原文是“蚕沙两石,熟蒸,作直袋三枚,各受七斗,热盛一袋著患处。如冷,即取余袋,一依前法,数数换,百不禁,差止”。这和《本草纲目》里的方法,如出一辙。

总而言之,对于相当一部分中风后半身不遂的人来说,用蚕沙外擦,热敷,有祛风湿,行气血,散瘀滞的作用。列位看官不知是否读懂了呢?

好了。文说到这里,即将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