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害苦了你?敲敲穴位就能搞定~
手少阳三焦经上有23穴,左右各一,起自无名指尺侧端的关冲穴,从第4、5指之间,沿手背至腕部,向上经尺、桡两骨之间通过肘尖部、沿上臂后到肩部,在大椎穴处与督脉相会;有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行至耳前,在面颊部与前条支脉相交,到达外眼角的丝竹空穴。脉气由此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这里小解释一下,什么是尺侧端呢?按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人在站立时,面向前,两手垂于身体两侧 手心向前。上肢的尺骨在内侧,桡骨在外侧,即常说的“里尺外桡”。所以,说尺侧端就是指靠身体内侧。)
三焦经上的容易堵塞的位置分别是四渎穴、消泺穴、翳风穴、角孙穴。
四渎穴
【取穴】在前臂背侧正中线上,肘横纹下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前臂微屈,掌心向下,另一只手的小指掌指关节沿前臂背面正中线从肘至腕轻轻敲打,四渎穴处有强烈的痛感,多数人左侧痛于右侧。三焦经像一个情绪感应器,经络畅通,堵塞点就没有疼痛了;一旦情绪波动、烦躁发怒,探查此穴则立即会有反应。
2
消泺穴
【取穴】上臂外侧中点处
如果有心烦、易怒、口苦、耳鸣的情况,但探查四渎穴没反应,可像其他经络那样向上探查。若在手臂外侧紧贴肱骨中点处的消泺穴有痛感,会越敲越疼甚则难以忍受。探查疏理后常常有红肿出痧的现象,莫大惊小怪,欠了身体的债,早晚要还,经络疏通后红肿也就消失了。
3
翳风穴
【取穴】位于颈部,耳垂后下方,下颌角与乳突间的凹陷处。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与翳风穴平行的还有两个带“风”字的穴位,分别是督脉的风府穴、胆经的风池穴。这三个穴位在头项结合部是阻止风邪的一道屏障,所以感受寒邪时,这三个穴位马上会有异常反应。点揉翳风穴、风池穴时出现疼痛,说明此处有积寒,要忍住疼痛,持续按揉至不痛为止。
4
角孙穴
【取穴】角孙穴是最容易自我找到的穴位之—,耳郭向前—折耳尖处即是。
这个穴位要经常点揉,消除疼痛。有人初次点揉时,皮下可能有脂肪粒的感觉,据说这种情况可增加中风的几率,忍住疼痛点3~5天,皮下的疙瘩即会消失。
角孙穴的妙用
角孙穴还有个特殊的作用,灯火灸法常选它为主穴,主治小儿惊风、昏迷、搐搦、窜视诸病。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腮腺炎。
【具体操作】取一根大约10cm长的灯心草或草绳,蘸取植物油并使之浸渍寸许,点燃起明火,以快速动作对准穴位,一触即离,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啪”即告成功;如无响声,要重复施灸一次。
灸后皮肤稍有微黄,偶然也起小水泡。治疗次数视病情轻重而定,每日1次、两日1次或1周1次。《幼幼集成》称此法为“幼科第一捷法”。如病情紧急,手边无灯心草、草绳,可用火柴点燃替代,效果也很好。需要注意的是,当火柴点燃后不要马上施灸,应让其自燃片刻,当火燃到梗的中段后,去掉烧残的火柴头部,以正燃着的火柴棒对准穴位猝灸。
需双穴同时灸,发病早期灸治效果较好。
最佳探查、疏通时间:晚上9~11点钟,敲揉四渎穴、消泺穴,点揉翳风穴、角孙穴探查,如有疼痛,可在痛点处敲、点揉5分钟。
支沟穴,辅助调理便秘
【取穴】支沟穴在前臂背面,腕背横纹上3寸(4指宽),尺骨与桡骨之间。
此穴治疗便秘的效果不错《难经·六十六难》曰:“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三焦对气的运行、水的代谢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排便无力的患者,常选用“支沟穴”为主穴来治疗。对于便秘患者,平时在注意疏通三焦经的同时,可以敲点“支沟穴”。
本文作者:路新宇
执业中医师,经络养生专家
健康书籍《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季节养生经络有道》、《上班族身体保养指南》作者,江苏卫视《万家灯火》、贵州卫视《杏林大国医》等养生节目主讲嘉宾,多家平面媒体养生栏目撰稿人。
多年来致力于中医科普,努力去除中医神秘化色彩,用通俗易懂的讲解、简单实用的方法让民众学会保养身体、清除疾患。
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表于上医网一点号。想学习更多经络穴位养生知识,收听路新宇老师免费微课,请关注上医网官方微信订阅号(微信号:ShangYiApp),并回复关键词数字“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