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流口水也是病!一味药敷脚底,很快止住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6-03 08:16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症状治疗学》、《中药学》、《中华药海》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和您说上一病,这就是流口水。

有些看官可能不解了——这流口水也算病吗?


当然,对大多数人而言,流口水不算病。尤其是馋了,饿了的时候,流下口水很正常。这个时候,我们常可以“收”住口水。也就是说,口水不会淌出来,顶多聚集在我们的口腔里,然后被我们咽下去。

可是,生活中却偏偏有一类人,经常流口水,而且口水是收不住的,不知不觉间就流出来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容易如此。即便是在白天,也可能如此。上了年纪的人和小孩子,最容易受这种现象的困扰(当然,小儿一岁半之前流口水是正常的,不能以疾病论)。

其实,面对这一症状,我们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中风”、“偏瘫”。的确,中风患者发病后,眼歪口斜,口水往往不自主地流出来。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人,和中风根本靠不上关系。这类人,我们要考虑脾肾阳虚带来的流口水。

什么是脾肾阳虚导致流口水呢?咱们一点一点说。

先说脾。我们知道,脾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必然气虚。同时,脾虚失于运化,就不能疏布津液。津液不能为人体所用,无奈下就会聚集起来,形成口水较多的局面。而此际恰恰祸不单行,患者又气虚。气,有收摄和收敛的作用。气虚收摄不住过多的津液,这就让口水直流了。

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如果脾虚,我们的嘴唇必然虚弱无力。嘴唇无力,到哪里去收摄住口水呢?于是它们就流出来了。


接下来再看看肾虚。肾虚这个问题,影响面太广泛了。要知道,肾中精气,乃是一身脏腑精气的根本。肾气亏虚,则一身气虚。同时,肾不足,脾定然也会不足。这就好比锅里煮着饭,但是锅下面的火不好,饭就别想煮熟。在肾虚的影响下,我们的脾阳亏虚,气弱不摄,当然也要口水直流了。值得注意的是,脾虚和肾虚,往往相互引发和牵连。所以,古来医家常常称此为“脾肾不足”。

看官,话说这脾肾不足导致的流口水,在生活中太多了。这样的人可能兼具脾肾阳虚的各种表现,比如身体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浑身乏力,食少便溏,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生病等等。年龄增长、大病日久等,会造成脾肾阳虚的问题。先天体质在这里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年龄小的人或者年龄大的人,脾气不足为其生理特点,所以即便没有脾肾阳虚的典型表现,也可能会体现为总流口水。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在这里,我们给您说一个小巧的办法。这个办法,我们择选自1983年的《中医杂志》。组方如下——

准备肉桂100克,研为细末,装入瓶内密封备用。用的时候,每次取药末10克,醋调到糊饼状,每天晚上临睡前贴敷在双侧涌泉穴上,外用胶布固定,第二天早晨取下来。连续应用3到5天为一个疗程。

这个办法为什么行得通呢?关键在于肉桂这味药。

肉桂,性味辛甘大热,有小毒,入心经、脾经、肾经和肝经。它最初列于《神农本草经》,为上品。这味药入肾经,善于补肾阳。《本草汇》说得好:“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元……”。《本草经疏》说得也好,它可以主治“命门不足,益火消阴”。同时,肉桂入脾经,可以温脾阳,散寒湿。如此一来,肉桂脾肾通补,温肾阳而助脾阳,令两者相携相生,自然对脾肾阳虚所致的一些症候有治疗意义了。其中就包括直流口水这件事。

所以说,要想调治直流口水这件事,我们可以适当考虑一下肉桂。但是,肉桂辛温大热,如果我们阴虚火旺、湿热内积,就千万不要用了,以免火上浇油。

好了,文说到这里即将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