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浊“上头”了!怪不得的你总迷糊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8-05-25 14:01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耳鼻喉科学》、《实用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辨病临床治疗学》、国医名家刘献琳先生用药心法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我们的话题,从“痰浊”二字说起。

说起来,随着近些年中医科普的不但深入,有太多的网友对“痰浊”、“痰湿”之类的概念,牢记在心。论养生,论中医,似乎到了张口闭口不离“痰”的地步。

那么,这痰浊在身,到底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和您说其中的一个表现。它很常见,不少人吃过它的苦头。这就是头晕迷糊。

说起这头晕迷糊,不少看官可能早就有所体验:坐着时间久了,站起来的时候可能会迷糊。午睡一觉醒来,起床的时候也可能感觉迷糊。还有高血压患者,在很多时候也会感觉到迷糊。至于说因为颈椎病而头晕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了。

不过,这些,还都是“小菜一碟”。临床,有一类病人,一旦眩晕发作起来,便不敢睁眼。一睁眼,那就是天旋地转、万物皆非。同时,患者可能恶心,欲呕,心慌气短,耳鸣不已。身体仿佛不自觉地向一侧倾倒。

这种眩晕,才真是厉害。


看官,这个病,现代医学有一个名字,叫做梅尼埃病。梅尼埃病,中医有一个称呼,叫做耳眩晕。现代医学认为,这病和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系。此病是眩晕症状的第一大诱因。为什么说是第一大诱因?因为有国外统计研究显示,此病占所有眩晕症状患者的百分之六十。

那么,祖国传统医学如何来看待它呢?病因病理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今天讲的,就是痰浊中阻所致。说白了,还是因为痰这个恼人的家伙。痰浊阻滞在身体里,就会阻遏阳气。阳气不能上升到头部,阴浊同时不能顺利下降和排泄,这就让清窍备受蒙蔽,于是就发生眩晕了。另外,痰浊的产生,主要源于脾虚。脾属土,肝属木。脾土不强,不能荣培肝木,那么就容易导致肝郁化火生风。肝风挟痰浊上犯清窍,眩晕之状更甚。所以说,我们可以把这一组症状简单理解成痰浊“上头”。

看官,可不要以为我们说的是什么奇异病症。此类症候,在许多人,尤其是素有冠心病的人身上特别常见。临床上常有这样的病人,素来患有冠心病,忽然有一天突发眩晕,不能自持。这时候看中医,其舌苔往往白腻,同时伴发恶心呕吐、耳鸣、胸闷气短等症状。再一摸脉,弦滑分明。不用说,这就是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导致的眩晕了。对他们而言,这真的是痰浊上头了。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当然要化痰了。化痰,就要找到窍门。窍门是什么?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所以,就要健脾而化痰。这才是窍门。在此基础上,配合息风降逆的手段,也就可以达成疗效了。

在这里,我们给您展示一张当代名家的临床验方。它对我们很有启迪。组方如下——

准备天麻9克,钩藤15克,半夏15克,茯苓30克,白术18克,泽泻18克,猪苓15克,桂枝9克,生牡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临证常有加减。有验案显示,3剂症状大减,再用3剂,则症状基本消失。

此方的拟制者,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刘献琳先生。刘师1928年生人,为齐鲁杏林名宿。再多的介绍,我们就不说了。说了,有广告之嫌。

简单说说里面的方义吧。

天麻,性味甘,平,归肝经,善于息风止头晕。钩藤,性味甘,凉,能息风平肝清热,也是治疗眩晕的常用药。两味药,专注于息风。方才说过,痰浊中阻所致眩晕,多少有些内风妄作的原因在里面。所以,我们息风。


然后看里面的半夏、茯苓、甘草。这三味药,如果加上一个陈皮,这就是二陈汤。二陈汤,看官记住了,它是化痰之总剂。半夏健脾燥湿化痰降逆,陈皮行气燥湿、理气健脾。那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和中。四味药如四只利剑,从不同角度,直击脾虚生湿、脾湿内困的症结,这就难怪它成为治疗痰症的一把利器了。

接着看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这四味药,配合茯苓,就成了古方五苓散。五苓散干啥呢?这就是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它也是化痰湿的千古妙方。这里面,泽泻利水渗湿。猪苓和茯苓淡渗利湿。白术苦温,健脾以运化水湿。然后再用桂枝来温阳行气化水。我们知道,这痰饮为阴邪,它无阳不化。膀胱气化排泄水湿,必须要用温阳的手段来助其一臂之力。桂枝的应用,目的就在于此。

如此一来,痰湿得以排解,脾气得以提振,清阳得以上升头面濡养清窍,头晕的事情可以解除了。

看官,这就是眩晕症的一种病因病机的解读。您看懂了吗?

列位!本订阅号,为什么要如此详尽的解读病因病机和理法方药?看官都知道,我们去医院看病,能在门诊里和医生聊几句话?通常情况下,没说几句,就有下一位病人来了。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医生也的确无法和我们多谈。但对于我们患者而言,与医生交流的目的是什么?最重要的,无非就是这病怎么来的、怎么没的。关于医学里面的道理,我们渴望懂一些,却没有机会懂。有感于此,我们才把中医学里面的道理,用尽可能通俗的笔法,详尽地说给看官,目的就是让大家解心头之惑,了解疾病的来龙去脉,替医生做好中医学的科普工作。因此,我们的宗旨,就是让不懂中医的人,能看懂中医。至于文中所述方药,皆选自上古经方、历代时方、当代验方,目的在于更好地说明问题,让病家有前人的经验可循。它不是给患者开方子,更不是为了卖药才。所以列位在借鉴的时候,务必由中医师辩证指导才能考虑应用,以求万全。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