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招“洗好”老痛风!坚持用就有希望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药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您说上一病,这就是痛风。
关于痛风,我们几天前曾经为您刊发过一篇文说,主要介绍了痛风急性期的调治之法。您不妨订阅本号,详加翻阅。今天我们这里要说的,针对的可不只是急性发作而言了。我们针对的,乃是多年老痛风患者,在缓解期的保守中药外治法。它对于改善症状,恢复肢体功能,避免急性发作,都是很有帮助的。组方如下——
准备中药马钱子、生半夏、艾叶各20克,红花、王不留行40克,大黄、海桐皮30克,葱须3根,煎汤2000毫升,放在桶内,热气熏蒸患处,然后等药液变温之后来外洗患处,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
这个办法源于哪里?我们为您择选自《实用中医风湿病学》。此方的最初刊载,则是2003年的《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上。
看官如果经常仔细阅读我们订阅号的文章,应该对痛风一病的来历十分清楚了。从中医角度来看,对于急性发作的痛风而言,湿热下注、流滞于关节,乃是最主要的病因。这个时候的治疗,往往以清利湿热为主。
那么对于有多年病史的老痛风患者而言,这里面的病因病机可就复杂了。首先,这里面有肝肾不足的问题。肝肾不足,筋骨不养,正气不足,则气血容易瘀滞、外邪容易侵袭。这是基础。其次,往往还有风寒湿等外邪的因素。风寒湿邪留滞肌肤腠理和肌骨筋膜,日久阻滞气血运行,发而为痹。还有的患者,素来喜欢肥甘厚味,使得痰浊内生。痰浊阻滞经脉,血行不畅,造成痰瘀互结,凝滞于筋骨关节,也形成疾病。另外,还有淤血的因素。气滞血瘀,日久化热,不通则痛。总而言之,其中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了。
那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前面说到的外洗方,是不错的治疗方案。我们从药性上就能看出一二来。为了您看着方便,我们再把好方赘述一下——准备中药马钱子、生半夏、艾叶各20克,红花、王不留行40克,大黄、海桐皮30克,葱须3根,煎汤2000毫升,放在桶内,热气熏蒸患处,然后等药液变温之后来外洗患处,每日2次,7天为一个疗程。
先说风寒湿邪。怎么办?用葱须、艾叶、海桐皮。艾叶,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善于散寒止痛,温经通脉。海桐皮,性味苦,平,归肝、肾经,可以祛风湿,舒筋通络。葱须,可以祛风散寒,解毒散瘀。三味药合作,散寒,除风,祛湿。
接下来看半夏。半夏,性味辛,温,归脾、胃、肺经,可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有它在这里,可以帮助我们化痰祛湿,令痰浊难以继续为祸人体。
然后我们看看红花和王不留行。这两味药,目的在于活血通经。其中的红花,乃是活血逐瘀的要药,王不留行,活血通经,其药性如名字一样走而不守。这两味药配合,淤血得以化散。
在此基础上,用大黄了通瘀清热,化解血淤痰浊凝结日久所致的热邪,再用马钱子来消肿止痛散结,全方大功告成。
可以说,此法药味虽多,但是具备散风寒、化痰浊、破血淤、通经络等多重验效,对于患病日久,病因病机复杂的老痛风患者来说,是比较合适的。这里面的马钱子,有毒,但是外用是比较安全的。
由此可见,对于痛风顽疾,我们祖国的传统医学还是有着很深的治疗体会的。上面这张外用方,看官如果能坚持应用,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