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精用光了,你该怎么办?第二十二篇:手脚发麻,关节不灵
(本文为原创文字,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实用中医外科学》、《实用中医风湿病学》、《食医心鉴》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我们为您说《肾精用光了,你该怎么办》系列文说第22篇。
这一套系列文说,陆续发表于本订阅号上。看官可以订阅本号,然后详加翻阅。
闲言少叙,我们进入正题。今天说什么症状呢?说的是手脚发麻、关节不灵。就疾病种类而言,颇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从中医角度来说,则为“痹症”。
痹症,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麻木、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四肢无力呢?让我们从“痹症”这两个字说起。
什么叫“痹”?看官须知,痹者,闭也,乃阻闭不通之意。用中医学的语言来解释,所谓痹症,就是人体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使得气血运行不畅,以至于关节肢体肌肉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胀。
由此可见,这风湿、类风湿(统称痹症)的发病诱因,和外邪脱不了干系。可问题是,风、寒、湿、热,作为病邪,一直存在。为什么我们青春年少的时候不发病,偏偏在上了年纪之后发病呢?
原因,还是在于我们自己。
看官须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身体内环境出了问题,才让病邪有了可乘之机。这就提示我们,要从自己的身上着手找原因。
原因在于什么呢?在于肝肾。
看官,您如果经常仔细阅读本订阅号的文章,应该对中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所了解了。肝主肾,肾主骨。痹症作为一种多发于筋骨的疾病,和我们的肝肾脱不了干系。具体来说,肝主藏血,肾主藏精。肝血同源而互生。肝肾亏虚,则阴血不足。“血主濡之”。阴血不足,则筋骨失去濡养,营卫失和,腠理舒张。这个时候,外邪就容易杀将进来,盘踞于筋骨之间,为祸作乱了。
所以说,肝肾亏虚、阴血不足,是导致痹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看官注意了,我们说的是“重要因素之一”,可绝非全部因素。作为一家严谨的中医科普类订阅号,我们行文历来是严谨的。
那么,这种肝肾亏虚、阴血不足导致的痹症,患者到底有什么特征呢?说起来,看官想必是十分耳熟了。这便是,舌质很淡,苔薄白,面色少华,经常感觉头晕乏力,有的时候有一点心悸、失眠,记性不好。最主要的是四肢发麻,无力,酸痛,伸展不灵活,手指甲干枯不荣。严重一点的,甚至关节便型、肌肉萎缩。年纪稍大的人,肝血不足,肾精亏虚,最容易如此。因此我们说,这也是“肾精即将用光”的一重表现。
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在这类,本订阅号为您说上一张良方,供您参考。组方如下——
准备熟地黄250克,胡麻仁100克,薏苡仁30克,白酒1.5千克。首先将胡麻仁蒸熟捣烂,薏苡仁捣碎,熟地切碎,用绢布袋或者细纱布袋装好,扎紧口备用。将白酒倒入坛中,放入药袋,加盖密封,放在阴凉处。隔日摇动数下,半个月之后开封饮用,饮用前,将药袋去掉,再用细纱布过滤一遍,放入干净的瓶子中。每日早晚各服用10到20毫升。
这方法出自哪里?我们为您择选自《食医心鉴》。这部书作为食疗方书,出现于唐代,编撰者乃是昝殷。这位老人家本行可不是搞美食,人家是搞妇产科的。他另有一部书,叫做《产宝》,共三卷,乃是我国最早的妇产专科巨著。他所编撰的《食医心鉴》,其实在宋末以后就亡佚了。后来,日本有一个中华古医学的超级粉丝,叫做多纪元坚,他从《医方类聚》里面择选、编辑了《食医心鉴》中的方子,整理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恢复了《食医心鉴》的原貌。再后来,中国的收藏家罗振玉将它从东京带回来,这才让《食医心鉴》重新回到华夏故土。
现在,让我们说说其中的熟地黄、胡麻仁和薏苡仁。
先说熟地黄。此药性味甘,微温,入肝经和肾经,能补血滋阴,添精益髓。凡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的病症,大多会用到它。那胡麻仁,性味甘,平。入肺、脾、肝、肾经,可以滋养肝肾,适用于津枯血燥之症。总之,这两味药搭配,关键在于补肾精、养肝血、润血燥,乃治本之策。
再说薏苡仁。薏苡仁,最初见于《神农本草经》,性味甘、淡、凉,归脾经、胃经和肺经,一般来说是健脾利湿的常用药。不过,薏苡仁还有很好的舒筋脉作用,对筋骨的疼痛和麻木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其实也和它善于除湿的特性有关系。同时,也和它偏凉而能清热有关系。薏苡仁治疗痹症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和黄柏、苍术、牛膝一同组成的“四妙丸”。总之,风湿痹症所引起的筋骨麻木、屈伸不利、关节不灵,用薏苡仁是比较对路子的。
由此可见,熟地黄、胡麻仁配上薏苡仁,前两者治本,后者治标,相互配合,对肝肾不足、阴血亏虚的痹症患者,是十分有利的。正因为此法出自经典,配伍简单,制作方便,所以我们特别撰文介绍出来,供医家借鉴,病家参考。
不过,还是那句话,看官借鉴应用前,务必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列位看官如有明晓医道者,也不妨就其应用之道,于评论区发表见解。
全文完,您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