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并非是肾虚!民国有个高人,告诉你真相是什么
本文理论依据:《医学衷中参西录》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昨天,我们为您刊发了一篇小小文说,叫做《小便一次用多久?尿不通,找大葱!古人这么做很有道理》,和您聊了关于排尿困难的事情。此文一出,得到不少网友的关注。可见,小便作为人生活里的常事,一旦有问题,真的是人人关心。
今天,我们这篇文说还是和小便有关系。只不过,我们今天不说排尿困难,而是说尿频、尿急,以及尿失禁。、
说实话,这样的人,以女性多见。而且女性患者对此多三缄其口,从来不说。这类人的主观感受,就是明显的尿频、尿急,尿后不适,或者有一点尿痛。这个时候你去查病因吧,没准查得一头雾水:尿常规、尿细菌培养毫无异常,泌尿系没有器质性改变,没有尿结石。也就是说,你根本查不清什么原因,反正患者就是尿频、尿急。所以没办法,现代医学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尿道综合征。
还有些女性,更惨,出现尿失禁的状态。生活中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流尿,往往因为大笑、大声说话等引发。这个病,也被称作“社交癌症”——一说一笑就流尿,谁还敢去社交呢?
这样的病症,应该怎么调治呢?
近年来,随着中医科普的深入开展,有些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肾虚”二字了。其实,未必是这样。
问题的根由,可能跟肾之间,关系不大。
这样的话谁敢说?它不是本订阅号说的。它是张锡纯说的。
对,张锡纯。我国近代历史上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山鼻祖,近代中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人物。他是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家中医院的创办人。
张锡纯在他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里面,说到一张方子,叫做醒脾升陷汤,用于治疗小便不禁。在这张医方的论述里,张锡纯开诚布公地论及尿频的成因。他着重强调的,乃是肝脾两脏的问题。对,您没看错,就是肝和脾。关于肾,人家压根没提。
现在,让我们认识一下这张醒脾升陷汤——
生黄芪、白术、龙骨、牡蛎各12克,桑寄生、续断各9克,山茱萸、萆薢、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即可。此等用法用量,我们择选自《历代中医得效方全书》。
对于此方,我们到底怎么理解呢?
先来看看黄芪、白术和甘草。这三味药,毫无疑问,是健脾益气的。这里面就折射出,张锡纯特别看重健脾益气,在治疗尿频尿急、尿失禁方面的作用。原来,张锡纯认为,脾居于中焦,是水饮上达下输的关键环节。正常情况下,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由肺来通调水道,最后下输膀胱。这个过程下,我们的小便不会有异常。但是,如果脾气虚,不能上散精微于肺,反而直接下输给了膀胱,这就造成水液代谢的“节治”失常。我们的小便就会急迫、频繁,甚至尿失禁了。这一点,也应和了气主固摄的理论认识。所以,我们用黄芪、白术和甘草来补脾。
接下来,我们看黄芪、桑寄生、续断。这三味药,张锡纯说了,用于补肝。为什么要补肝呢?原来在张锡纯看来,这肝是水液代谢的一条重要通道。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内经》上说得明白:“肝热病者,小便先黄”。同时,芍药作为理肝的良药,同时具备利尿之功。这就表明,肝和小便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而且,脾属土,肝属木。如今脾虚,肝木必然不荣。因此,补肝很重要。桑寄生、续断,这两味药都是补肝的。而黄芪,作为传统的健脾益气药,张锡纯认为其生发之性与肝木相合,故而也有益肝的功用。这一点,算是张锡纯对中药药性的独特认识了。
最后,我们再看龙骨、牡蛎、山萸肉和萆薢。这四味药,张锡纯认为功在收敛固涩,可以帮助我们止小便。其中的龙骨、牡蛎和山萸肉,都有固涩之能,这一点毫无疑问。只有这萆薢,历来被认为是分清泌浊、清利湿热之品,但是张锡纯不这样看。在他眼中,萆薢之效在于固涩下焦,有止小便之能。对于这一点,目前是有争论的。本订阅号对此不做评论。
所以说,此方的用意,在于健脾益气、补肝养肝,同时配合固涩下焦。这和传统意义上的补肾,有着很大区别。这体现了张锡纯独特的用药心法。
实际上,用这醒脾升陷汤来治疗尿频、尿急、尿失禁,在临床上是比较有效的。1998年的《浙江中医杂志》、1999年的《河南中医药学刊》等,都有过类似的临床报道。而且,就日常我们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来看,这以健脾益气为中心调养思路,的确很符合实际。因为太多的尿频、尿急、尿失禁患者,容易并发胃下垂、消化不良、乏力懒言、免疫力低下等中气不足的表现。
总而言之,对于生活常见的尿频尿急、尿失禁现象,我们不要一味考虑肾虚的问题,而是要适当考虑脾虚。这,应该是张锡纯留给后人的,很有价值的启迪。
文中方剂,看官需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全文完。您意下如何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