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谈《下法》类结、水结、气结、血结、热结、虫结,下泄治病
下法就是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内服或者外用使患者发生泻下,藉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泻下对人体来说,在一定条件下也是一种正气驱邪外出的表现,换句话说也是属于人体保护作用的一种。在饮食失宜,消化不良,或者误食毒物等情况下往往吐泻交作,而停留积滞在人体中的有害物质,也就可以因吐泻作用而排出体外,由于泻下同呕吐一样,在一定条件下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所以中医也就在一定情况下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或方剂来对患者进行处理,以便使留在体内的病邪或有害物质通过泻下而排出体外,这种治疗的方法也就是下法。
2.下法的适应症下法的适应症,从总的方面来说,同吐法的适应症一样,也就是里实症,所不同的是吐法的适应症主要在病邪或有害物质停滞留在人体上焦,也就是病邪在人体胃脘以上的部位滞留者,而下法的适应症则是病邪或有害物质主要滞留胃人体下焦,也就是病邪滞留部位主要在人体胃脘以下,特别是在脐以下的少腹部位有病邪或有害物质滞留时,便应该用下法来作治疗,中医书上说:“留者攻之……结者散之,”(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谓:“攻”、“散”、在这里都是指下法而言。下法的适应症,从具体临床表现来说,一般则可以归纳为下列几点:
(1)类结:粪结即指人体在病因作用下,燥屎内结,大便不通。所以粪结便秘时可以用下法来处理。
(2)水结:水结即指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水饮潴留不通,腹胀、肤肿,所以水结的时候,特别是患者有严重腹水,用一般的利尿方法无效的时候,便可以通过泻下使水饮从大便排出体外以达到治疗。
(3)气结:气结即指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气滞于中,患者腹部高度胀气,所以在患者腹部有严重胀气、特别是在用一般埋气方法治疗无效的时候,便可以考虑用下法来处理。
(4)血结:血结即指人体在病因作用下,体内有瘀血滞留,患者在临床上有腹痛、腹胀、症痕……等表现者,下法可以使滞留的瘀血能够从大便或阴道排出体外,所以患者在有瘀血滞留时,也便可以用下法来作处理。
(5)热结:热结即指人体在病因作用下,里热过甚,患者在临床上表高热,汗出烦渴、便结、甚至神昏谵语、惊痫抽搐或因热发厥肢冷脉微者,可以使体内的结热排出体外,通过泻下的作用从而使患者在临床症状上得到缓解,中毒症状得到减轻。所以用一般清热方法处理无效时都可以用下法来作处
(6)虫结:虫结即指人体内有寄生虫结留。人体有寄生虫时,治疗上首先应该杀虫,但在服杀虫药的同时,必须同时用下法处理,因为下法有泻下的作用,可以使被杀死的虫随大便而排出体外。
3、下法的禁忌症下法的禁忌症,从总的方面来说,如同汗法、吐法一样,虚症禁用下法、因为汗、吐、下可以伤阴伤阳,所以从原则上来说凡属虚症患者,一般通禁用或慎用下法。下法的禁忌症,从具体临床表现来说,一般则认为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都应该禁用或慎用。
(1)素体脾虚者:即经常消化功能不好,如食欲低下,大便溏薄,肌肉消瘦,倦怠无力等。因为下法主要作用在人体肠胃,对于这类病人误用泻下,会使患者脾虚症状加重甚至引起意外。
(2)表症未解者:即指热病过程中,在临床表现上仍有发热,恶寒无汗、脉浮、苔白等症状的患者,禁用下法,中医叫做表未解,不可攻里,攻里即引邪入里。即使合并里实的现象,也应该汗下合用、或者先用汗法等表症已罢之后再用下法,“表未解、不可攻里”是中医治疗上的一个原则问题。
(3)行经、妊返、产后:因为攻下的药物或方剂,一般都有通经的作用,对于妇女来说,在行经期中可以使经血过多,在妊娠期中可以发生堕胎,在产后有使出血增多的危险,而且产后妇女,多属血虚,失血过多,会发生不良后果,对于下法也要谨慎使用。
(4)汗、吐之后:患者在大汗、大吐之后,不要再用下法,如再用下法攻下,会使人津液枯竭而发生不良后果。
4.下法的运用下法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下列三大类:
(1)寒下法:寒下法就是指用具有寒凉作用的药物或方剂来使患者发生泻下的一种治疗方法、寒下适应症,指素体壮实而有邪结在里的患者,用大、小调胃承气汤。
(2)温下法:温下法是指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或方剂来使患者发生泻下的一种治疗方法。温下法的适应症,是素体阳气虚弱不足而又有邪结在里的患者,临床上常用的温牌汤,备急丸、半硫丸等,都属于温下一类的方剂,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便秘患者,也可以列属温下的范围。
(3)润下法:润下法也就是用具有滑润作用或者滋补液的药物或方剂来达到使患者大便畅利的一种治疗方法,润下法的适应症,是阴虚肠燥大便秘结的患者,临床上所常用的麻仁丸、加味四物汤等,都属于润下一类的方剂,此外润下法的给药方法与寒下、温下略有不同,寒下、温下给药,一般均系口服,而润下除口服给药以外,还可以从肛门给药,常用的有密煎导法,猪胆汁灌肠法等。
5.下法的注意点(1)中病则止:运用下法特别是在寒下的情况下必须注意到中病则止,所谓中病则止,也就是指在服药后一见大便通利,便停止继续服药,(伤寒论)说:“得下,余无服“,“阳明病………小承气汤主之,当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因为下法最易损耗人体津液的原故。
(2)脉转微涩者,不可再行攻下:在服泻药的过程中,如果脉象转为微涩或沉迟者,虽然便结的症状仍然存在,也不可再用泻药,因为在服泻药的过程中,脉象沉迟微涩,表示患者正气已虚,虚不可攻,所以不能再用泻因为在服泻药的过程中,脉象沉迟微涩,表示患者正气已虚,虚不可攻,所以不能再用泻药,(伤寒论)说:“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3)虚症患者需攻下时,必须攻补兼施;虚症患者而有里结的症状,在急则治标的原则下,可以运用攻下法来作处理,例如:因脾肾阳虚而致之腹水患者,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用攻水的方法来消水,但必须攻补兼施,或先补后攻,或先攻后补,绝对不能单用攻法或连续使用攻法。
(4)服忌药呕吐者即刻停服;服下药不受,药入即吐者,应即刻停药,切忌继续强服,因为药入即吐,表示胃中有寒,药不对症,脾胃虚寒的患者,如大便秘结,必须通便而用温下法效果又不显明者,可以考虑用前述密煎导法从肛门给药。
小辞典:〔疏证〕疏即疏通, 如治河川渠道, 水流不畅, 开浚疏通。“ 蔬证” 泛指疏通经学义理, 即时古典著作中的原文加以解释阐发, 或对前人的注解分条陈述, 或酌加补充, 以匡正其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