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60华诞:第二届膏方文化节开炉 国医大师倾情义诊
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摄影报道
10月28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庆祝建院60周年活动隆重拉开帷幕,门诊大楼前文化广场开展了以“杏林藏至宝,济世六十载”为主题的系列院庆活动,包括特色院内制剂展、第二届膏方文化节开炉仪式、名医义诊、膏方论坛。
此次院庆活动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筹)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馆承办。第三届国医大师廖品正,知名膏方专家、全国名中医张发荣,全国名中医张之文,四川省十大名中医艾儒棣、曹吉勋、胡天成,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郑燕林、魏绍斌等大咖参与。
国医大师、省名中医齐聚义诊
“哎呀,我听说了有这个60周年院庆名医义诊,提前一周来成都,就为了等这一天!”今年74岁的郑朝和住在峨眉山市,患有比较严重的白内障,是国医大师廖品正的“粉丝”,28日早上,正在排队等候廖老义诊的她激动地告诉记者,知道廖医生医术高明,一大早就赶车来排队了。
义诊现场,廖老在不徐不疾询问病人近况、认真为病人开完方子后,接受了采访,她认为,医院就是医病的,能让病人随时来治病就好,“所以,我觉得在今天医院60周年的时候,最好的庆祝方式就是为病人看病。”廖老笑道。
此次义诊并受到了患者热捧,义诊开始前一个小时,有医生桌子前面就有近20人排队,既有年龄稍大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抱着孩子的妇女。前来义诊的医生为”大咖“级别,由医院全国名中医、四川省十大名中医领衔,医院学科带头人等平时很难挂上号的专家参与。
现场熬制膏方吸引市民眼球
“熬制膏方的锅很讲究的,必须得用铜锅,而且搅拌的器具得用竹器。” 在膏方文化展前,互联网医馆邀请的资深老药工、膏方制作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钱师傅一边说,一边向市民展示传统的膏方制作过程,他缓缓将膏方挑起,让市民真切地体验到膏方制作的“拉大旗”、“滴水成珠”熬制工艺流程。
医院还在门诊大厅、治未病中心大楼、膏方文化走廊准备了成品膏方,供市民品尝。还设置了院内制剂的展示区,这些“镇院至宝”是医院一代代名医济世救人的经验传承和智慧结晶。
在膏方节开炉仪式上,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常德贵说,我国膏方已有千年历史,膏方作为中医药学术思想和文化的精髓,其“天人相应、调补结合”的特点在养生治未病、慢病调治等领域的有独到之处,愈来愈受到患者和百姓的欢迎。膏、丹、丸、散是传统中医“简便效廉”的展现,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重要载体。医院在2012年开展临方特殊调剂服务,根据临床开具的处方进行传统加工,制作成膏剂、散剂、浓缩液、颗粒剂等剂型,大大的方便了患者,更适合新时代人的用药习惯。来自上海市中医医院原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膏方分会(筹)副主委、国医大师朱南孙学术传承人胡国华教授,分享了膏方在上海、江浙一代应用发展经验,引起很多专家和市民共鸣。
开炉仪式后,在治未病大楼五楼举行了《中医膏方慢病防治应用与进展》学术论坛,胡国华、张发荣、医院党委副书记田理、治未病中心主任吴节、上海市传统医学工程协会副会长武大圣等嘉宾就中医膏方功效、临床应用、传统膏方与颗粒剂膏方、上海膏方特色优势、怎样开出适合四川人体质的好膏方、“膏方贵”等话题怎展开了广泛讨论和互动。
据了解,接下来11月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馆将联合媒体邀请川沪两地膏方名家举办系列“膏方专题义诊”活动,为市民定制原汁原味膏方,为“健康四川”做贡献。当天上午,咨询预约膏方的市民超过百人,咨询院内制剂者500余人;膏方论坛约4000人在线观看,医生义诊200余人,现场体验智慧中医、互联网中医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