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来了就拔罐?太无知!看看好中医怎么办?

文 / 中医出版
2017-10-16 16:21

寒湿来了就拔罐?太无知!看看好中医怎么办?

导读:疏导寒湿之邪为阴邪,人体感之则极易遏伤阳气。湿寒之邪与风邪相伍成湿痹;湿寒之邪与风邪相伍成湿痹。湿寒滞头可用苓桂术甘汤、泽泻汤以利湿降浊,温运阳气。湿寒滞心用冠心汤,制附子可用到30克。祛寒湿,拔罐固然好,下面这些也少不了。

寒湿之邪为阴邪,人体感之则极易遏伤阳气。寒凝湿,湿裹寒,伤阳愈深,病势越重。加之湿寒之性黏滞,病伏愈慢,湿寒停滞,外邪又至,病见湿寒阴病。湿寒之邪多直中中焦脾胃,引起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造成上焦病变,症见头部昏蒙、咽郁塞堵、颈强肩硬、咳嗽痰多、呕逆食少、胸闷气短。湿寒之邪直伤中焦,引起脾胃阳气中伤,水谷不化,则腹胀呕逆、食少纳差、肠鸣泄泻,甚至水入则吐或下利清谷,造成急慢性胃肠损害的中焦病变。

湿寒传至下焦,则见肝脾阳虚阴盛,脾阳被肝所克,肝脾阳气并虚,阴邪郁阻,腹胀水鼓、消瘦乏力、肢寒身冷的肝脾阳虚,肝郁湿寒,产生肝脾性腹胀肿满。寒湿伤及肾阳,阳虚不能化阴利水,形成水肿、身重、尿少、身冷等肾阳虚的病证。

此外,湿寒之邪与风邪相伍成湿痹。湿寒之邪与暑湿阴邪相兼为病,成呕逆泄泻等胃肠病变。临证常见有:

①湿寒滞头:出现如头晕目眩、视物冒蔽、旋转倒地、恶心呕吐等,可用《金匮要略》之苓桂术甘汤、泽泻汤以利湿降浊,温运阳气。

②湿寒滞心:此为湿寒滞心,抑阳不能化阴,痰饮郁阻,造成心脉痹阻不通,导致胸痹心痛发作,常表现为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剧烈绞痛,发作欲死;动则气短心慌,休息减轻,叹息少舒,手足冷凉。此为寒湿遏伤心阳,多为素有痰饮,而致胸阳不展,加之寒湿邪气入侵,寒凝气滞,致血行不畅。本病阳虚为本,寒凝痰阻、气滞血瘀为标。治宜温阳化湿,祛痰活血,方用冠心汤(制附子30克,桂枝20克,云苓30克,白术15克,焦山楂15克,瓜蒌30克,薤白15克,干姜15克,炒桃仁12克,皂刺16克,丹参20克,甘草15克,水蛭5克)。

③湿寒滞肺:常表现为每犯则咳嗽喘逆,气短气急,咯泡沫状稀白痰,口干不欲饮,无热象,舌苔白滑,质暗淡,脉浮滑。凡胸阳不足,留饮在肺的人,一遇外寒则犯咳喘,为湿寒伏饮在肺,造成肃降失司,升降不利所致。感冒本为外寒,而今人多贪冷饮、凉食,医者不辨寒热仍以大量液体输入,伤阳滞饮,增变病情。此类证型多见于现代的气管炎、肺气肿等,以小青龙汤主之。

本文来源于《<黄帝内经>二十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 通调六腑气机,金针大师这样做

  • 【中医基础】中医气理论都研究什么?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黄帝内经>二十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寒湿来了就拔罐?太无知!看看好中医怎么办?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对《黄帝内经》成编之前的先秦诸子文化、《吕氏春秋》、《淮南子》、《春秋繁露》、《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以及西汉文化等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资料进行梳理和解读,探究它们对《黄帝内经》理论构建的影响。之后对“《黄帝内经》讲了些什么”,梳理相关内容。最后探讨学习《黄帝内经》的方法和意义。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公众号原创发表,本文来源于《<黄帝内经>二十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丛书)》,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投稿及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