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重症显奇效,错则不错中药重剂引深思
中医学的实践性、经验性极强,许多真知灼见来自临证实践。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国医大师裘沛然两则“错案”,皆在中药过量误用后竟有奇效,救危重于顷俄,由此引发裘老的思考。到底怎么回事呢?且看正文~~
孟河丁济万先生医名满江南,他治疗内科杂症与外感热病均富有经验心得。予在医校修完各门功课后,即侍诊先生之侧,先生口授病案方药,予则抄写脉案方剂。
一次,有位老妪患发热久不退,先生为拟一方,因病人拥挤,处方节奏甚快,我竟将丁师所定薄荷八分之剂量误写成八钱。翌晨接其子电话,谓其因服过量薄荷,身已暴卒,语气汹汹,意在索取重赔。丁师虽内心焦急,知我笔误致祸,亦不深责。乃延请律师,准备到法庭解决其事。
谁料仅过一日,该妪竟来复诊,并告药后高热顿消,神情清爽,诸症均瘥,惟求调理善后。乃探知其子因药铺告以用药剂量过大,乃乘机敲诈勒索,无奈其母笃信丁师,除丁之处方外不服他医之药,而八钱薄荷竞奏奇功。予见此妪病已向愈,二日来愧疚沉郁得以释怀,从此在抄方完毕后必再审视一遍,先生则以一笑了之。
门人杨翠兰医师曾告诉我一桩趣事。她治疗一邵姓男性患者,已年过古稀,患肺心病,由家属扶持勉强就诊,面色晦滞虚浮,口唇紫黯,呼吸急促,语不连贯,咳痰,胸闷心悸,夜寐不能平卧,下肢肿胀,腹胀纳呆,大便不畅,苔薄白根厚腻,舌质紫黯,脉弦细数。病属危候,杨为拟真武汤、葶苈泻肺汤及济生肾气丸三方出入加减,方中用干姜9g,因病情危笃,只嘱配5剂,方中干姜5剂共45g,谁料药店误配,竟以每剂45g干姜授病家,5剂连服,干姜共达225g之多。然事出意料,病人服大量干姜后,其危重之症大见好转,竟步履轻快,不再需人扶持,自诉药后胃中温暖,全身均感舒坦,面色转清,面浮足肿及口唇发绀明显减轻,胸闷、心悸、咳痰亦大为好转,危重宿疾竟奏意外之效。
据上述两案分析,薄荷剂量增大10倍,干姜亦增5倍,而皆能起重症于俄顷之间。虽一系处方笔误,一系药店误配,然都因错误而收捷效,如果原方不抄错、不误配,则必无此良好效果。此中原因值得引起我们深思。
中医处方及中药配方固应极其慎重,然而中药本无标准定量,目前的药典和中药辞典也只是约定俗成,未有严格的科学依据。惟实践出真知,古名家之所以能扶危救厄,贵在药证相当。而目前中药材来源多非道地,种植、炮制亦远非昔比,药铺配药好比天女散花,不仅多少不均,有时难免缺斤短两,药性作用自必大为减弱,而临床医家又以轻剂应付病人,宜乎社会上流行中医只堪调理、难奏速效之说。实则古代大医治病“覆杯而愈”之例,医籍记载,屡见不鲜。故中医工作者不仅要对审证定方痛下功夫,即在药物配伍及中药剂量轻重的合理应用方面,亦须认真地重新研究,变俗习而创新风,以提高临床疗效而振兴中医学。古人有观过知仁之说,上述两个错案,似乎也可以引起中医同道深刻思考。
本文选自《国医大师裘沛然治疗疑难危急重症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方邦江、裘世轲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微信号ydzhongyi)推荐发表,封面图片源于网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