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冬病夏治”好帮手——三伏贴

文 / 中医者说
2017-06-30 10:00

三伏贴又称三伏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三天(“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

中医“冬病夏治”好帮手——三伏贴

三伏天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

什么时候贴三伏贴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若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就行。

每10天贴1次,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

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今年中伏有两个,因此需要贴5次。

中医“冬病夏治”好帮手——三伏贴

2017年三伏贴时间表

伏前加强:2017年7月2日-7月11日

头伏:2017年7月12日-7月21日

中伏:2017年7月22日-7月31日

润中伏:2017年8月1日-8月10日

末伏:2017年8月11日-8月20日

现固生堂推出三伏贴首贴1元秒杀,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哦!

三伏贴作用原理

一是穴位作用:运用敷贴疗法刺激体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可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温和的治疗和调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

二是药效作用:药物直接敷贴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三是综合作用:敷贴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几种治疗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整体作用。

中医“冬病夏治”好帮手——三伏贴

“三伏贴”对于预防或减轻慢性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并非人人适合,感冒发烧者、孕妇等特殊人群要慎用。

哪些人不能贴三伏贴

冬病夏治并非人人适用,因此应该慎重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否则不但不能治疗疾病,反而会因使用助阳的药物,耗伤阴液,引发其他问题。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会有不同的证型,如咳喘分寒痰犯肺型、肺气虚损型、阴液亏虚型等多种证型,而只有其中的寒痰犯肺型咳喘通过冬病夏治能获得疗效。因此,患者需要在三伏天到来之前去医院就诊咨询,看自己是否适合。

另外,下列人群不能贴三伏贴: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患者,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或患有接触性皮炎的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3岁以下的幼儿。

哪些病算“冬病”

中医认为,冬病主要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常见的如反复感冒、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鼻炎、关节炎等。这些疾病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

冬病有两大特点:

1.患者为平素阳虚体质的人。多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冰凉、自汗。

2.疾病症状遇寒加重。如80%的哮喘患者都属于阳虚体质,入冬以后,咳嗽、喘憋的程度都明显增加。

中医“冬病夏治”好帮手——三伏贴

三伏贴贴完后注意事项

1.为确保疗效,一般药饼须贴4~6小时。刚贴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微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一定要贴过午时,如果无特别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注意:皮肤比较敏感的患者,需仔细观察敷贴过程中皮肤的反应,若灼热刺痛、发痒发热明显,则应及时取下药物。

2.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间,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药物吸收。

3.也不要运动,出汗会使固定药饼的胶布脱落,最好在阴凉的地方或适当地用电扇微风吹拂。

4.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穴位上的水用毛巾轻轻吸干。

三伏贴期间饮食禁忌

1.慎用辛燥食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荔枝等。

2.忌大量服用寒凉食物。天热人容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轻则腹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长期难治的阳虚。

3.慎食大量肥甘滋腻的食物。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高热量、高糖的食物,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文章来源于固生堂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