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治疗“羊毛痧”手法非常独特:从身体里拔出来“羊毛”
羊毛疔,又名羊毛痧,是民间常见的一种疾病,常规治疗方法收效不大,不懂医术的农村妇女却能通过挑羊毛疔的方法让疾病手到病除,甚是奇特,笔者自儿时起就接触过不少羊毛疔的病例,对其治疗方法一直心存疑惑,后来通过临床上不断探索和总结,并不断用学到的中、西医学知识对其修正和实践,得出些许思考,总结如下。
一、病机辨证笔者认为,所谓“羊毛疔”实际上是一个症侯群。病人发热,无汗,皮紧,头昏,乏力,食欲不振,可归纳于“太阳经伤寒”(风寒外束,腠理致密,宣泄受阻),合并恶心者应为“少阳阳明证”(宣发不能,郁而化火),所以此病虽属感冒,但并非“风寒束肺”“风热郁肺”之类,因为典型的“羊毛疔”患者并无咳嗽、喉痛、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且“风寒束肺”
“风热郁肺”类患者即使实施了挑“羊毛疔”的治疗,病人也只会暂时觉得轻松,随后恢复原状,效果并不很好。因此笔者看来,“羊毛疔”只含“风寒束表”型,临床上遇到这组症侯,不论时间长短,皆可挑之,疗效明显,也符合中医辨“证”不辨“病”的原则。
二、取穴首选背部,因背部为太阳经所过,“太阳主开”,正好可用于治疗“风寒外束”。挑治点的选择上,上点可设在“大杼”穴,下点设在“肾俞穴”,再在此连线上等分设四或五个点进行挑治即可。一般患者只在背部挑之即愈,若病情严重,恶心明显,可再选中脘穴为主穴(任脉所过主里病),再在中脘穴的上、下、左、右各一寸处再加一点进行挑治。
三、挑治方法以锋利的三棱针为主要工具,先将针具和皮肤消毒,对准穴位皮肤,快速“斜刺带挑”,深约二毫米许,即可将皮肤中“羊毛”状物挑断,挑后随之挤血三至五遍,擦净后消毒。危重患者挑后伤面多为苍白色,不出血,但随着挤血次数增加,出血会渐渐畅通。挑后数分钟病人即可感背部发热或灼热,半小时左右即感背部轻松。
四、关于“羊毛”状物此病之所以叫“羊毛疔”,主要是在患者皮肤中能挑出羊毛状物,但是这种羊毛状物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生理组织学中找到答案,书中说到皮肤组织中不仅有毛细血管、淋巴管,还有神经纤维、胶元纤维及弹力纤维,健康情况时皮肤组织充盈,单位体积内的纤维素分布很稀疏,挑破后血液立即流出,纤维素就不容易看到,受风寒后,反射性的引起植物神经末梢痉挛抑制,加之病久水液脱失,皮肤组织皱缩,皮肤内单位体积的纤维素比例就可成倍甚至数十倍的因挤压而相对数量增加,这时就可挑出密度很高的白色纤维素,也就是所谓的羊毛状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