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孙思邈的四季养生之道,学会了随时给身体充足电
《黄帝内经》说,阳气就如同天上的太阳,没有阳光的温煦就会折寿。名医张景岳也说:身体的温度是靠阳气来维护的。阳气旺,就像日照当空,万物有生发之机。如果阳气衰败,就像阴云满布,万物枯亡。可见,“阳气”对人体生命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阳气发源于肾。肾阳是人体一身阳气之本,能够起到滋养一身阳气的作用,就如同太阳光照射地球一样使人机体温暖。肾的阳气受伤,易于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遗精阳痿等问题。因此,养好肾阳就能够防治百病,益寿延年。
那么,究竟如何养好身体的阳气呢?
“药王”的养阳之道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曾请教过药王孙思邈养阳之道。孙思邈说:“天候有四季,这是天道的规律,人也应该顺应四时的变化补养阳气,这是养生、治病的关键。”
养阳要和天时气候同步,只有在春夏秋冬四季将阳气养好,身体的能量才会充足。但要明白,四季养阳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春季养阳重在养情志
春天肝火旺,而养肝的关键在于对心态的调养,所以春季养阳重在养情志。春季也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不断向外宣发,皮肤毛孔也在舒张,这时最容易感受风寒。所以,“春捂秋冻”是有道理的。
饮食注意:春季要适当多吃一些青绿色的食物,有养肝护阳的功效。
夏季养阳要养心
夏季天气炎热,体内的阳气都到外面来了,里面阳气不足,夏天就容易出现气短、胸闷、多汗症状。因此,夏天养阳要注意养心。夏季饮食不要一味贪凉,以免伤害了体内阳气。夏天也不应吃太过油腻的食物,要以清淡为主,适当吃些苦味食物。要多晒太阳,充分接受阳气,这样才能使气血通畅。
饮食注意:苦瓜、莴笋、苦杏仁,苦味食物具有清热解毒和消炎泻火的功能,适合在夏季食用。
秋季养阳需防燥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宜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早卧早起,使精神收敛而不外散,以缓和秋季肃杀的气氛,安定神气。此外,秋季养阳防燥还要多吃梨。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入肺经,有助于气血肃降,帮助气血从外面向里面走。
饮食注意:中医讲“白色入肺”,梨有润肺、止渴的作用。
冬天养阳要防寒
冬天气温最低,寒为阴邪,容易伤害人体阳气,所以冬天养阳要注意防寒。起居上,人要像冬眠的动物一样,尽量减少能量消耗,比如要减少洗澡的次数,减小运动量,早睡晚起,注意保暖,多吃些有滋补功效的食物。
饮食注意:黑米、核桃、板栗、桂圆、羊肉,冬天要多吃些有滋补功效的食物。
作者介绍:杨力(微信公众号:壹号专家健康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邀专家,著有代表作《祛湿补虚大病预防》一书,让你远离身体里的湿热毒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