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与艾灸的前后顺序很重要!

文 / 蓄元馨养生
2020-01-03 01:24

健康养生教育里的中医养生包含很多方法,其中拔罐和艾灸的方法,属于比较常见的两种方法。对于注重健康养生的人而言,如果同时选择这两种养生方式,需要注意两者的先后顺序,一般应该先拔罐然后再艾灸。为了保证具体的养生效果。

到底先拔罐还是先艾灸?

在拔罐和艾灸顺序的问题上,一般是需要先进行拔罐,然后才能进行艾灸,不过在有些特殊情况下需要先艾灸再拔罐。拔罐时主要是针对经络穴位来进行刺激,缓解了疼痛,然后再艾灸,能把疼痛部位的浊气排出体外。艾灸后人们会冒汗或者发烫,说明邪气正在外排,拔罐后连续艾灸几次效果会更好。先艾灸再拔罐能协助通络和治疗疾病。

为了避免影响具体的养生效果,建议在拔罐后注意保暖,以避免身体受凉和受到冷风吹,拔罐后的两个小时内不能洗澡,也不能使用冷水来刺激拔火罐的部位,必须使用30℃以上的温水。艾灸后两个小时内不能使用冷水洗澡或者洗手,艾灸后全身的毛细孔处于打开状态,容易受到寒气入侵。最后是洗完澡后把身体擦干之后再艾灸。艾灸后要多喝白开水,然后帮助排出体内的毒素。艾灸完成后若是出现了精神不振或者全身无力疲劳,这属于正常现象,多注意休息就可以了。

拔罐后要注意哪些事项?

拔罐作为一种常见的健康养生方式,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这一点一定要适当的注意。拔火罐的时间需控制在15分钟之内,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导致皮肤起泡、破溃和感染等。拔火罐时一定要选对正确的部位,不然哪里疼直接拔哪里,就拿腰部疼痛来说,可能需要会对腿部的委中穴拔罐才能缓解。紫印没有消失不能重复拔罐,非但不能缓解疼痛,反而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拔罐后如果患处的皮肤出现异常的话,注意千万不要用手抓挠自己的患处。拔罐后皮肤底部会出现瘙痒、潮红,不能用手直接去抓挠,大约两个小时左右就能够缓解。若是出现了水泡、出血点以及淤血属于正常的现象。水泡不是很严重,不能弄手直接擦破,等待自然吸收就可以了。若是水泡太大时需要使用消毒针把水泡刺破放出水,然后再敷上消毒纱布,防止发生感染。

艾灸虽然也是一种常见的健康养生方法,可是这种养生并不适合所有的人。身体肥胖的人群可以多次艾灸,身体太瘦人群皮薄、脂肪少尽量少艾灸,以免会引起肝火旺盛。艾灸后不能吃冷饮和冷食,不能做剧烈运动,也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要注意休息。艾灸后会伤害到阴气,从而导致心烦意乱及失眠,不必过于担心,一个星期左右就可缓解,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更多的健康养生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