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邓莎因拔火罐严重烧伤,拔罐到底有没有用
12月14日,演员邓莎在微博上自曝因拔火罐操作失误,导致严重烧伤。
邓莎目前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她是12月10日烧伤的,当时皮肤伤势似乎并不严重,仅能看出背部皮肤有些皱。
但到12月12日换药的时候,邓莎背部的伤口开始出现严重的溃烂和蜕皮,周围还有水泡化脓的迹象,相当触目惊心,邓莎的身体状态也相当差。
此外,邓莎还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缠纱布和医院处理单等照片,照片中,邓莎整个上半身几乎都被白色纱布包裹。她的主治医生说,某些伤口会留疤,只能细心护理,尽量减少疤痕增生。
不管怎么说,严重烧伤肯会对一个演员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为什么拔火罐会导致这么严重的烧伤呢?很多人都热衷的拔火罐,到底有没有治疗作用?
拔罐疗法起源于西方
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埃伯斯纸草》文稿就已经有拔罐疗法的记载。古希腊、古印度、古罗马也都出现过与拔罐疗法类似的医疗技术,公元前8~12世纪,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墙壁上绘有两个吸杯,被认为是用来抽取人体血液的器具。
古希腊的吸杯医者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四种体液,某种体液过多时就会致病,故需要将其吸出,这种体液学说正是古希腊拔罐疗法的理论基础。
拔罐所用的器皿及使用方法也是由西方首先提出的,活跃于公元2世纪的罗马科学家安提洛斯提出了“干杯吸法”和“湿杯吸法”,简单来说,前者不刺破皮肤,仅使用吸杯造成皮下淤血;后者则在划破皮肤后,再用吸杯将部分血液抽离身体。
西方各种各样的吸杯中国拔罐疗法来自中亚
中国人使用的拔罐疗法,具体治疗方式相当于安提洛斯提出的“干杯吸法”,与蒙古西征引发的“阿拉伯医学东传”有关。
公元7~8世纪,阿拉伯医学家翻译、编纂了大量以古希腊医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杯吸疗法因此盛行于中亚,随后逐渐传入中国。据成书于明代的《回回药方》记载,中国的拔罐医学理论是吸纳了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再结合杯吸疗法而成的。到乾隆年间,拔罐术才在中国流行开来。
展示清代拔罐盛行的民俗画作现代中医对拔罐技术的改进
现代中医盛行的拔罐术是根据中国人的医疗观念改进而来的。当年的杯吸疗法传入中国后,只有干杯被保留了,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国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而抗拒器械和放血。直到西医在中国盛行,湿杯放血疗法,也就是“拔血罐”才逐渐被部分中国人接受。
此外,中医围绕“经络脏腑”,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说来构筑生理和病理的体系,中医学者结合阴阳五行之说,将杯吸疗法改造成偏向穴位脏腑的拔罐疗法,逐渐演变成现代中医拔罐术:头疼时,把火罐置于太阳、脑户或巅顶等穴位处,腹痛时,把火罐合在脐上……
今天,世界范围内介绍拔罐都往往称之为“中国传统医学”,其实是中国人将它发扬光大了。
中医拔火罐西方医学眼中的安慰替代疗法
虽然现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少人使用拔罐疗法,包括菲尔普斯这样的运动员,但是,在西医眼中,拔罐只被当作替代医学疗法——相当于安慰剂。
这是因为,虽然在论文库里能搜到很多关于拔罐的论文,但是,真正能够提供比较确凿证据的高质量研究却十分少,很难从这些研究中得到拔罐有确切疗效的结论。
对于依赖肉眼可见证据的西医来说,拔罐对人体主要的影响是在局部产生抽吸作用,造成充血、皮下出血,这些生理变化跟治疗疾病有什么关系,缺乏生物学上的可靠原理。
另外,拔罐疗法的适用范围过于宽泛,除了缓解疼痛,还可被用来治疗呼吸疾病、皮肤病、神经疾病等不同类型、不同系统的疾病,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都不相同,一种操作怎么可能都对它们产生作用呢?
所以,当代西方医学界对拔罐大多持否定态度,更鲜有西方学者跟中医争夺拔罐发明权的。
拔罐安全吗
尽管拔罐治疗看上去很安全,不过,它会用到明火燃烧来制造负压,还是有一定安全隐患的。例如邓莎,可能就是操作者不小心将酒精擦到罐子的边缘,遇火后罐子被烧至高温造成皮肤烫伤,或是不小心将酒精滴到皮肤上,遇火后直接点燃皮肤造成烧伤。类似案例媒体曾多次报道。
即使操作正确,甚至不用火罐,有时也会导致皮肤出现水泡、破损,继而感染等,也有拔罐后出现贫血、脂膜炎、急性硬膜下出血的病例报告。
另外,在拔罐之前,操作者可能不会对患者进行评估,只认为哪里有痛就可以拔。而且,有不少拔罐是在非医疗机构,或者在患者自己家里实行的,这都增加了操作的危险性。
所以,如果你有疼痛或是其他疾病的困扰,一定要先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问题所在,再听取医生意见,选择可靠的治疗方式。
在此,祝愿邓莎早日康复,回复昔日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