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后久咳不愈可拔火罐、 温和灸
感冒后久咳不愈可拔火罐、 温和灸
山西 洪洞县 / 蔡晓刚
感冒后久咳不愈亦称感冒后慢性咳嗽,通常是指感冒的急性症状缓解超过两周后仍持续不愈的咳嗽,而血常规、C- 反应蛋白、胸片或胸部 CT 检查未发现异常病变。临床症状以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量白痰)为主,夜重昼轻,频繁剧烈、症重者可出现喉部喘鸣音,引起胸腹痛、小便失禁、心脑血管性晕厥等并发症。遇到寒冷、灰尘环境、刺激性气体、运动、烟雾或再次感冒可诱发。本病西医认为属于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多见于过敏体质的人群,属于气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并不是细菌性炎症导致,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 β2 受体激动剂及各类止咳药物疗效不佳,治疗颇为棘手。
感冒后久咳不愈当属于中医“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喉咳”“咽痒咳嗽”等范畴。其诱因主要是外感淫邪侵及肺卫,加之失治、误治、延治使正气不足,无力鼓邪外出致淫邪稽留于肺,肺失宣降反而上逆,而发久咳。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第二十一》云 :“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治宜穴取天突、大椎、膏肓、风门、肺俞。
令患者取伏卧位并将背部充分暴露,术者于大椎、膏肓、风门、肺俞穴处拔罐,每穴留罐 10 分钟。起罐后随即分别用左右双手拇、食、中三指如持笔写字状持艾条,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 45°角,将艾条点燃端分别对准大椎、膏肓、风门、肺俞穴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穴位处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患者自觉施灸局部温热、术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每穴处施温和灸20 分钟,再令患者改为仰卧位,如前法于天突穴处施温和灸 20 分钟。拔火罐每周一次,艾条温和灸每天一次,除天突、大椎外,其余膏肓、风门、肺俞均左右穴位交替施术至咳止症消。
方中大椎是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的交会穴。在大椎施术可清阳明之里,启太阳之开,和解少阳以驱邪外出、益气壮阳。
肺俞是肺脏居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刺激肺俞穴可增强呼吸功能,改善肺的功能。
风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交会穴,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调节气机的功效。大椎、风门、肺俞三穴配伍为传统防治肺系疾病的“黄金搭档”。
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 ;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及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杂病》中说 :“膏肓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天突穴属任脉,又名玉户、天瞿,为阴维、任脉之会。天突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宣肺平喘、清音利痰、行气利咽、宽胸理气、降逆化痰、宁心安神,主要用于咽喉部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天突、大椎、膏肓、风门、肺俞诸穴处施以拔火罐、艾条温和灸,共奏解表祛邪、宣肺止咳、益气固表之效,对于感冒后久咳不愈症状具有显著疗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主办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转载、摘录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蔡晓刚
本文编辑:秀泷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