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绝密:艾灸的补法和泻法,99%内行人都不知道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江国庆。
相信很多灸友都有这么一个共识:
艾灸主要是补的,实热体质不太适合用灸疗调理。
诚然,在日常的艾灸中,我们大多是通过艾灸温经散寒,回阳固脱,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艾灸亦可以拔毒泻热,补虚泻实。
所以,今天小九就和大家详细聊聊以下话题
艾灸的补法和泻法
1
补不足,泻有余
补虚是辅助人体的正气,增强脏腑器官的功能,补益人体的阴阳气血以抗御疾病。
泻实就是驱除邪气,以利于正气的恢复。
灸疗的“补虚”与“泻实”,是通过艾灸的方法激发机体本身的调节功能,从而产生补泻的作用,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艾灸补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素问·调经论》说:“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针对病情虚实,而施以不同操作方法来进行艾灸的补与泻。
病既有虚实,则应施补泻,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没有补泻,就不能调整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的盛衰, 使之恢复正常。
所以说, 艾灸补泻法是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 协调阴阳、 扶正祛邪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
2
艾绒灸的补泻方法
这里说的艾绒灸,是指古人用艾绒施灸的称呼,因为古人没有艾条,所有施灸全部用绒直接灸或者隔物灸。
《灵枢·背俞》中说:“气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以火补者, 毋吹其火,须自灭也;以火泻者,疾吹其火,传其艾,须其火灭也。”《黄帝内经 · 太素》 杨上善注解版中说:“吹令热入以攻其病,故曰泻也。傅音付,以手拥傅其艾吹之,使火不散也。”朱震亨的《丹溪心法· 拾遗杂论》说:“灸法有补泻火,若补火,艾炳至肉;若泻火,不要至肉,便扫除之。” 以上三篇古书中记载的意思是说
补法施灸法▼
将艾绒点燃,不吹其火,待其徐徐燃尽自灭,这样火力微缓而温和,且时间较长,壮数较多,热力缓缓透入深层,以补虚扶羸,温阳起陷。灸治完毕后再用手按一会儿施灸穴位,使真气聚而不散。
泻法施灸法▼
将艾绒点燃后,用口速吹旺其火,促其快燃,火力较猛,快燃快灭,当病人感觉局部烧烫时,迅速更换艾炷再灸,灸治时间较短,壮数较少,灸毕不按其穴,即开其穴而邪气可散。
3
艾条灸的补泻方法
根据古人施灸的补泻方法,我们现代人用艾条施灸的补泻方法也类似。
艾条灸的补法为▼
点燃艾条后,不吹旺艾火、等待它缓慢地燃烧,像温和灸法样施灸,使火力缓缓透入深层,灸治完毕后用手按住施灸穴位,再移开艾条,使真气聚而不散。
艾条灸的泻法为▼
点燃艾条后,用嘴不断吹旺艾火,像温和灸法样施灸 (或像雀啄灸法样施灸), 火力较猛,艾条燃烧速度快,施灸完毕后不按其穴,移开艾条即可。
4
穴位不同也能起到补泻作用
除了手法决定补泻之外,艾灸不同的穴位也有补泻的功效。
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艾灸以后上火的现象,其实很多人也都是虚火上炎,出现咽喉肿痛,眼睛红肿,牙痛,失眠等。这些都是需要艾灸一些穴位引火下行的。
例如,艾灸时可以增加一个足三里或者太溪、涌泉、三阴交、太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