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必须防这“五寒”,否则来年疾病缠身!

文 / 宛灸堂古法艾灸
2021-01-19 18:18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即将结束之季,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

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时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地区一年中的寒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大寒三候

【一候鸡乳】

大寒节气,母鸡感知到春天的阳气生发,准备孵小鸡,孕育新的生命。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二候征鸟厉疾】

征鸟指鹰隼之类的飞鸟,厉疾是厉猛、捷速之意。征鸟盘旋于空中猎食,准备寻找食物以御严寒。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三候水泽腹坚】

大寒时节,水面的冰结得最厚,且冰面坚硬。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大寒养生

过了大寒,将迎来新一个节气轮回。此节气,是五运六气的「初之气」,是春季萌发前的关键积累时期。养生要讲究养精蓄锐,暖身养中、温肾健脾,以助来年阳气生发。

早睡晚起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大论》强调:“冬三月,此为闭藏”,寒冷的大寒时节,生机潜伏,万物蛰藏,起居方面自然应顺应冬季闭藏的特点,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防止寒邪入体,引发疾病。

居室通风

居室在保暖的同时,还应时常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对于空调常开的室内环境,还应加强空气湿度。

防“五寒”

一防颈寒丨颈部为人体“要塞”,穴位血管密布,冬季最易引发颈椎病,可戴围巾穿立领装;

二防鼻寒丨天气转凉后,空气凉而燥,最易引发鼻炎,可晨起用热水揉揉鼻子,促进鼻粘膜血液循环;出门带上口罩。

三防肺寒丨冬季多发风寒感冒,可多喝热粥汤羹,驱寒润肺。

四防腰寒丨冬季肌肉收缩,易压迫神经造成腰疼,且肾喜温恶寒,可双手搓腰暖肾阳,穿衣不露腰腹。

五防脚寒丨脚被称作人体的第二心脏,冬季寒冷,可常泡脚,暖身同时又放松身心。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饮食调养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大寒是寒气到达顶点之时,也是冬天最后一次进补的机会。此时节饮食应少食生冷,多吃暖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桂圆、大枣、红糖、小米等阳性食材。

另外需要注意补而戒腻,要先养好脾胃再做进补。这里,小艾推荐一道美味的食物,消寒补元,温脾养胃。

节气艾灸调理

这一时节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段,但同时也是一年当中最后一个节气,此后阳气便渐渐升发,因此这一时节的灸疗要以肾经为主,肝经为辅,既要进一步补益阳气,又要逐渐注意肝气的调畅,迎接春季的到来。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节气灸是中医穴位疗法和时间医学相结合防治疾病的方法,指根据不同的节气对人体的穴位施灸。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之所以出现季节的变化是因为天地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三天内进行灸疗,常选择具有补益强壮作用的腧穴。

大寒节气为大家推荐艾灸大椎、心俞、肾俞、神阙、关元、等穴:

大椎穴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大椎穴属督脉经穴。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大穴。艾灸大椎穴具有通阳解表、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之功效。对调理感冒、气管炎、肺炎、呼吸道疾病、肩背痛、头痛等问题,有较好的效果。

心俞穴

心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5、第5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5、第6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5、第6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心与神志病变,咳嗽、吐血等。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肾俞穴

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滋阴壮阳的作用。艾灸肾俞穴可以调理溺血,泄泻,头昏,痛经,水肿,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等问题。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神阙穴

神阙位于人体的下腹部,是腹部重要的枢纽。艾灸此穴有助于调节人体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尤其是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关元穴为先天之气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艾灸此穴可益气补肾,是肾虚人士最好的“补药”。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足三里穴

足三里为胃经之主要穴位,它有理脾胃、调气血、主消化、补虚弱之功效常灸“足三里”能调整消化系统,使之功能旺盛,吸收营养、增加能源,对全身各系统都有强壮作用。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施灸方法】

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病人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