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随地做艾灸是怎样的体验?左点联名故宫礼盒开箱上手

文 / 小牛德克
2020-12-18 18:17

如果让你立马说出一个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建筑,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答案?如果是我,我的回答是故宫。

有过600年岁月与文化沉淀的故宫,不但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近年来,《上新了故宫》这样的文化原创节目,不但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故宫,也对以故宫为代表的新国潮文化越来越推崇。最近,在《上新的故宫》第三季中,一款颜值颇高,推广传统艾灸文化的故宫联名左点小艾智能艾灸礼盒,同样也受到了网友的追捧。

在《上新了故宫》中露面的艾灸盒是左点最新推出的小宫灸。它延续了左点“无烟艾灸,古法悬灸,智能温控”的优点,同时结合故宫国潮文化的外观设计,在外观和功能性上都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是这款艾灸礼盒中更便携的产品。接下来就来谈谈这款艾灸礼盒的体验。

先说说上镜的左点-蕴生小宫灸,它的外包装采用了传统的中国红镂空设计,辅以烫金的“上新了故宫”文字。内部的小圆盒同样讲究,龙庭斗拱,圆底座,天花藻井都在这个小圆盒里有着具体的体现。整体红色的外包装和内盒都足够喜庆,尤其适合送给父母这样的长辈。

全家福里的配件可不少。除了蕴生小宫灸,还有20片艾饼,单座的充电座、充电线和说明书。而故宫的设计元素也在这些配件上都得到了展现。

艾灸的好坏,艾饼是基础。礼盒中的20片艾饼都是精心挑选的地道陈艾所制成的金丝艾饼。每一片都采用了独立包装,防止受潮。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取一片就能使用40分钟,既方便携带又干净卫生。

小宫灸的机身造型非常的圆润,白加粉的配色温润舒缓,没有强烈的视觉冲突,浑然天成。它采用了耐高温材质制成,体型非常小巧,仅仅和手心大小相当,仅用两根手指就能轻易握持。放在衣服口袋里、背包里都不会有累赘之感。

长按小宫灸上盖部分的多功能按键可以实现开关机,轻点切换档位,操作非常的简单。

底部是用来收纳艾饼的艾饼仓,逆时针打开,顺时针关闭。

所以使用小宫灸的方法也非常的简单。打开艾饼仓装入艾饼;将小宫灸固定在手臂、肩颈、腰腹、足底等需要艾灸的部位。长按开机,开始智能艾灸之旅吧。

它的档位总共有5档可选,一档恒温40度,二档50度,三档55度,四档60度,五档70度。并会通过小宫灸机身上的红光灯进行展现。光度越暗,档位越低,光度越强,档位越高。

不用担心温度过高会对人体造成烫伤。小宫灸内置了 MCU智能芯片,一旦仓内的温度高于70度,就会自动停止加热。防止烫伤皮肤。

这一点对比传统的明火艾灸方式,显然高明了不少。说起传统的明火艾灸,它除了容易烫伤之外,还有其他几个问题,比如艾灸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烟雾,非常的呛人;比如艾灸过程中会掉落不少的艾灰;而这三个传统缺点,左点小宫灸全部都解决掉了。

续航方面,小宫灸内置了800毫安时的锂电池,可以连续使用三个小时。也就是说,按照一片艾饼使用40分钟来算,充满电的小宫灸可以使用7次之多。另外别忘了小宫灸自带的移动充电座,这个充电座还有1600毫安时的电池容量。磁吸式充电可以随时随地为小宫灸补充电量。在出差和旅行的过程中尤其有用。

在礼盒中还有一款小艾2Max艾灸盒故宫版,相比小宫灸,它的体积稍大,但功能也更加的全面。

小宫灸一次针对一个部位进行艾灸。而这款艾灸盒底盘更大,灸面更广,可以针对多个部位同时艾灸。

同样采用了故宫元素设计,用了耐高温的阻燃材料。在加热仓的附近还有8棵红光理疗,艾灸的效果更好。

使用起来一样简单,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操作。顶部共有三枚按键。中间的按键控制开关和模式切换,左右两边的加减键控制温度和时间。上手难度并不大。

同时可以接入米家APP,通过手机APP对艾灸盒进行控制,调整艾灸盒的温度时间以及模式。在模式上它总共有5种适合不同的人群。比如经常熬夜的人群可以使用舒适灸,长期伏案的人群可以使用温灸,常在空调下的人可以使用隔物灸,运动恢复的人使用热灸,游泳爱好者则可以使用常规灸。当然这几种模式也不是固定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身体更适应和更喜欢的模式。

当然了,既然接入了米家,那么用手机端的小爱同学或者是小爱音箱,同样可以控制艾灸盒。甚至都不需要动手,动动嘴就能给自己做艾灸。

在续航方面,这款艾灸盒的电池更大,足足有6000毫安时之多。使用的时间显然更持久。

不难看出,这几年像艾灸这样的传统养-生方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里面也有热衷传统文化的中老年人,也有不少喜欢国潮文化的年轻人。但是想做艾灸,如果去专门的养-生馆的话,价格又高又不方便,还要专门抽出时间,着实不易。而左点的这款故宫联名小艾智能艾灸礼盒正好解决了这些烦恼,既轻巧又便携,还有着同样的功效,同时解决了明火、浓烟、掉灰的传统缺点,想做就做。

极高的颜值,无论送礼还是自用,都非常的拿得出手。目前这款礼盒正在小米有品众筹,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