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天灸好时机,拯救寒冬“三大虚”!
抓住天灸好时机
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时候,极易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因此,三九养生极为重要!
三“虚”人群适合三九灸
理论上,冬季易犯的疾病都适合“三九灸”,其中以血虚证、气虚证、阳虚证最为合适——
1.血虚证:
血虚证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为: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肢体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脉细无力等。
2.气虚证:
气虚证指机体元气不足,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证。
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剧,舌质淡嫩,脉虚。
3.阳虚证:
阳虚证多由人体阳气亏虚,其温养、推动、气化等功能减退,以畏寒肢冷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
临床表现为: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自汗,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大便稀溏,面色晄白,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可兼有神疲,乏力,气短等。
温馨提示:
以上选穴为普适穴位,具体施灸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合适的配穴,以加强调理效果!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三九”是阴气旺盛之时,同时也是阳气始生之时,但阳气在此时比较微弱,因气温较低,阳气敛藏,毛孔闭塞,气血不畅,如果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就可能会让外邪趁虚而入,导致百病缠身!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在三九天艾灸,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温阳祛寒,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三九灸好处多到你想不到
正所谓妇科多寒症,一到冬天,很多女性都会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冷、腹冷腹痛等症状。
中医认为,寒者当热之,艾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正是虚寒证的克星!因此,有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女性尤其需要“三九灸”。
临床证明,女人做“三九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而且连续几年做“三九灸”的女性体质会有明显改善。
三九保健灸
除了调理疾病外,健康人群也可做“三九灸”来强身保健,在这里给到大家几组保健穴位,以供参考——
1.背部:大椎穴、身柱穴、命门穴、风门穴、肺俞穴;
2.腹部: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
3.腿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其中,成人以神阙穴为主,可加灸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扶正穴位;儿童以身柱穴为主,可加灸神阙穴等。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已做三伏灸,还要做三九灸吗?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理过程中,若能顺应四季气候来平衡人体阴阳,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三伏灸”与“三九灸”都是顺应四季气候特点的内病外调理法。
“三伏灸”是为了借外界阳气、祛体内病邪,目的在于“冬病夏治”;
“三九灸”是为了补充阳气、抵御寒邪,目的在于“夏病冬防、冬病冬调”。
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三九灸时间表
三九灸在12月中旬左右可以开始预灸,之后每9天之后再完成一九灸、二九灸、三九灸效果更佳。
三九天这个阶段艾灸,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预防和减少冬春季多发疾病,让来年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