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艾灸=雪中送炭!男女老少灸起来,天赐良机勿错过!

文 / 健康生活小专家
2020-12-07 09:14

冬季属阴,人的身体受到天气的影响,也会出现阴盛阳衰状态,而“阳气愈虚则邪气愈盛”,且变症百出。各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冬天艾灸=雪中送炭

这个时候艾灸,可谓是“雪中送炭”。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个时候,艾灸就是天然的阳气补给站!一旦阳气足,则自动寻找体内潜伏的病邪,并且会努力祛邪外出。

艾为纯阳之品,火为上升之势,两者相须为用,可以将体内阳气迅速补足。

冬季艾灸有其他季节不具备的特殊功效,冬季抓住机会进行灸治,可以防治很多春夏天落下的病根,此谓“夏病冬治”!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是传统中医学的一种特殊调理方法。其中“夏病冬治即夏天会出的毛病在冬天医治,多适用于夏重冬轻的慢性衰减性问题。

之所以“夏病冬治”,是因为夏天会加重的病症多为阴虚阳亢的病,夏季病到了冬季,寒冬季节,万物封藏,阴气最浓厚,夏病大多到了缓解期、稳定期或恢复期,这时进行调理,大多数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阴虚阳亢的病应在冬天抓紧养阴,夏天时症状就会减轻。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因为甲状腺分泌过多,致使代谢旺盛,产热多,冬天也不怕冷、反怕热,那么冬天就应进食一些鸭肉等滋阴降火的食品,来年夏天的病情就会减轻。

“冬灸”有3大好处

1、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进入冬天,人们目睹一派萧条肃穆的景象,心中常会涌起凄凉之感。如此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

艾灸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帮助恢复好心情和身体抵抗力;阳气进入体内,还能够清除体内湿浊之气,散寒回阳。

可调理女人月经不调、痛经、宫寒等病症。

2、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腠理致密,内循环也变慢。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可用来调理风寒湿邪为患的病证及气血虚引起眩晕、盆血、乳少、闭经等证。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冬天万物荒凉寂静,人体也需要更多的正气补给,来推动身体的物质交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可调理气虚血瘀之中风、胃脘痛、腹胀、拉肚子、气短、乏力、腰腿无力、浮肿等症。

此时艾灸,相当于给身体的各部位提供充足的燃料,起到补益强身、延年益寿的养生功效。

有2种人,冬天最适合艾灸

1

阴阳失调,久寒侵体的人群

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

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

2

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

多数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

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

有这方面表现的灸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不管男女老少,“冬灸”都能获益!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1

男人冬灸:强肾培本养出好精力

艾灸适应男女老少,当然也包括男性。且用艾灸针对男科调理,你会发现与妇科取穴相差不大,因为阴阳本是同源相生的。

男性养身就应该从年轻做起,用艾灸来强体健身,需要掌握几个穴位:关元、肾俞、命门、神阙、足三里、太溪。

关元本来是个补阳的穴位,它的作用的特点就是补阳,如果再加上艾灸这种大阳温阳的支护,两阳合一补的作用就更强,对男性的作用不言而喻!

2

女人冬灸:祛湿逐寒养出好气色

曾经我们讨论,艾草是个非常奇妙的植物,是上天赐予女人的仙草:能理气血、温经络、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十分适合女性的“寒湿淤”体质!

因为,妇科病大多是由于寒湿、气滞血淤,经络堵塞引起,体内的环境不好,就像没有阳光的寒湿天气,自然容易生病!

妇科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腰骶部位的八髎,这八个穴位可同时灸,能很好的调理盆腔环境,然后再灸小腹部的关元、子宫、归来,以及腿部的足三里、三阴交,关键在于坚持。

坚持是艾灸起效的关键,很多灸友灸了三天就说怎么没效,这就是不懂了。艾灸调理慢性病,起效一般要几个礼拜到几个月不等,如果想要缩短调理日期,那就慢慢延长单次艾灸的时间吧。

3

老人冬灸:化痰降脂寿命长

高血脂症与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等老年人病症关系非常密切,这种状态与血脂高及痰湿有关。

中医认为痰湿为有形与无形,咳出来的痰是有形的痰,而有些人肥胖,舌苔厚腻,甚至有些人是这些表现都没有,只是在神智上比较头晕脑胀、耳聋,这种情况可能也属于痰湿。

在艾灸当中有一些穴位可以帮助降血脂化痰湿:第一组是中脘、章门、丰隆、阴陵泉,第二组是内关、脾俞、肝俞、三焦俞。

中脘穴在消化系统很多疾病当中都是首选的穴位,它能够健胃健脾,加强体内运化功能,因此也是降脂的首选。

丰隆是化痰湿的,中医认为丰隆穴位偏于化痰,而阴陵泉偏于去湿,痰和湿本身又是分不开的,所以说再配上中脘穴,这三个穴能较好地起到健脾化痰湿的作用。

其他的穴位,如果在家里边,家人还可以帮助做背部的一些穴位,就是脾俞、肝俞、三焦俞,这些都是健脾和胃化痰通利的。

4

孩子冬灸:益气固表少生病

艾灸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对于体弱容易感冒的孩子来说非常需要,可取风门穴、肺俞穴、大椎穴和合谷穴。

对于体质比较差的成年人,还可以加上足三里,要注意的是,孩子是不可以灸足三里的,那样会引气下行,影响身体发育,如果怕上火可以用涌泉替代。

大椎穴最为人熟悉的功效,是它的清热作用,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好的振奋阳气的作用,在人体阳气虚衰、特别寒凉的时候,用这个穴位非常好。因为大椎是督脉的一个穴位,它与六条阳经相交汇,所以这个穴位是人体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振奋阳气的穴位。

合谷穴能很好地补本身经脉气,合谷在大肠经这条经脉,与肺经相表里,是特别好的一个疏风解表、固护卫气的穴位。

如果自己取穴,不太方便取大椎穴、肺俞、风门的时候,灸关元、合谷、涌泉也可以。

有点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艾灸时间要比成年人更短,以孩子大小为定,一般5-15分钟每穴,可以循序渐进延长。而对于成年人益气固表,建议用隔姜灸的方法进行灸疗,即艾灸下面垫块姜,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