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与艾灸从业之感悟【推荐】

文 / 老顽童聊艾灸
2020-10-11 10:29

不慕功名不羡仙,但愿此生心可安。莫道送君终有时,我为江水何乎远?

素女情,系心间,化作江水与君在,不远西行不老天。

老顽童庚子初秋赞商君于京

今天也附庸风雅一次,用本人胡诌的一首词镇楼。

对老顽童关注比较多的朋友,会发现,

我,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原因很空灵,不足道,道不足。

我们经常会听人讲,“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可是就是做不到”,“劝人易,劝己难”。

大道归一,这个情况和“我也知道艾灸好,可是我就是坚持不下来”,是一样的。

各位看官,请深度思考这个问题,懂道理,但是做不到。对于道理,究竟是真懂了呢,还是似懂非懂呢?

这个怪圈如何才能破?简单说就六个字,三个维度,眼到,手到,心到。

眼到,这个道理要真正弄清楚,弄明白。弄懂艾灸的道理,方法,技术,好的艾条。

手到,真正落到实处,自己去躬身践行。自己真正拿起艾灸自己坚持按道理去艾灸。

心到,说用心,专心,发心都是落的浅处,应该是无心。这个有点形而上,我用最近经历的一个人,给大家分享一下。

前文不用我提,其实大家也感觉出来了,近一年,我没怎么露面,包括朋友圈都很少有更新。

原因确实比较多,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包括陕西,山西,河南,湖北等地),为的就是那一株野艾。

前几天,应一位老友的邀请,来到他的家乡,秦岭山脉下。

那是个不大的小山村,我们到达的时间已经快中午了。朋友说,要不要等吃了饭再上山?

我说,不用,你们给我指条路,我自己上去也行。

朋友一听,乐了,说,那走吧,一起去,回来再吃。

三个人,说走就走。路上边走我边想,为啥还非要陪着我一起上山呢?

到达确定有艾草的区域,我才意识到,朋友发笑的真实原因。漫山遍野,目及之处,根本就没有路了。

我们去的那座山,只有一条通向山顶的主路,说是主路,也仅仅是一车道宽。

主路旁边,偶尔会有支路叉出。

出乎意料的还不仅于此,最让我意外的是,当我听这位老友说,他对这片区域也不是太熟悉。我苦笑了一声,问他俩,那上次上山,全靠老大姐带路了?他俩回答,是。

这是上次上山他们给老大姐拍的照片

既来之则安之,大致区域不差,随缘而就了。

走了一会,我隐约听到有诵经的声音,感觉很缥缈。就问到,这荒山野岭山上,还有寺庙吗?

朋友说,有,不过具体在哪,他也不清楚,很少有人去。

我心想,那就沿着诵经声音飘来的方向走走看。

走了一会,眼前居然看到一座小石屋。定睛一瞧,还有位老先生蹲在地上摆弄着什么东西。嘿,我这心里活动啊,路险人困茫茫一片,土地公在此指引。什么叫无心栽柳?什么叫柳暗花明?

走近了一看,原来老先生在编制扫帚。

老神仙俗姓韩

原来朋友与老先生是相识的,见面寒暄了几句,即可表明来意。老先生边继续编制着扫帚,边说,恁几个就上山啦?

这座山,物产丰富,但是不同的植物,大体还是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的,哪哪个区域什么植物多,老先生如数家珍。

边听老先生介绍,我边抬眼看了看屋前,震撼我的一物是,红旗。同时发现了几个不知为何物的物体。便问道,那是?老先生说,那是给野蜂安的家。

屋前的红旗

野蜂,山上土生土长的蜂

这个东西立马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便和他攀谈起来。

老先生说,这个野蜂是山上本来就有的,所以叫野蜂。而他只不过是给它们安了一个家。

我接着问,来的路上,看到山下好像有职业养蜂的?

他说,是的。职业养蜂的,蜂蜜都是采的单一的花蜜,比如,槐花蜜就是单纯采的槐花。而野蜂,是遇到什么花采什么花。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本来嘛,蜜蜂采蜜是它自己需要,而不是为了人呐。富裕出来的蜂蜜,就割掉,拿到山下换了钱,维持生活,也能维持蜂巢不至于因为破旧而使野蜂失去生存空间。

老先生,这可就不对了吧,大自然自有它的道存在,即便没有你的维持,它们不是也照样活吗?

他说,不是的,你刚才上山也看到了,山下就有养蜂的。

我说,对啊

他说,一般到了花季,只要职业养蜂的一放蜂,野蜂是不能出去采蜜的。相遇的话,会被那些养的蜂咬死咬伤的。

嗯?不是应该野蜂的战斗力更强?

老先生欲言又止,最后说到,小伙子,你可知道,职业养蜂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他们在平时是喂蜜蜂什么吗?白糖,而不是让它们吃自己辛苦采集回来的蜜。这种吃白糖的蜜蜂,采回来的蜜,沉淀以后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而且,放蜂之前,都是饿狼扑食般。而野蜂,呵呵,我从来不把它们的蜜都拿走,都会给它们留相当一部分的。这种野蜂都是悠哉悠哉的去采蜜,哪能敌得过那些饿狼般的蜜蜂呐。

我彻底被震撼了,是啊,如果人眼里满满都是利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原以为,不会有人像我这般不正常,本来见他面一开始心里的疑惑,到嘴边的那句,您为什么要在这受苦呢?让我彻底解开了,知音难求。智慧,从来和读书无关。

人供养蜂,蜂又何尝不供养人呐。

还沉浸在这难得的知音知遇当中,被同行的人一句,您这还有蜂蜜吗,打断了。

老先生说,有倒是有,不过要留给蜂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在山下,现在不方便下山。

朋友还想说点什么,被我拦住了,说,随缘吧。咱和老先生今天的缘就到这了,别强求。下次有缘再说吧。

临告别,互相留了个联系方式,但是我心里暗自苦笑,山上连个信号都没有,日后联系,也是随缘了。

走的时候,我又回头看了看那面红旗,深深的敬了一礼。荒山野岭,人迹罕至,老神仙每天升旗降旗,并不是要做给谁看,那他又是为何呢?

这片天,这座山,这群蜂,这个人,是一体的。天人一体,分也分不开。

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艾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心外无物,无心胜有心。

做到把艾灸当成一种习惯,落到实处。平平常常,本本分分,安安心心。抛开一切杂念,抛开急功近利,顺其自然。

做到了,灸不虚人。

此事,需躬亲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