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怎么治疗口腔溃疡 怎么取穴

文 / 艾灸百科
2019-08-17 07:10

口腔溃疡是指口内黏膜反复发作,伴有口内灼热疼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之为“口疮”。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有人认为不是一种感染性口疮,而是一种过敏反应,或内分泌紊乱,或消化道障碍等全身病症的口腔局部表现。本病的发作与消化系统病症,贫血,睡眠不足,疲劳,月经周期等相关。祖国医学认为心脾积热,热盛化火;真阴不足,虚火上炎;或气血两亏,口腔黏膜失于濡养,均可导致口疮。
【辨证】实证见唇内、颊、舌面等黏膜处,有如黄豆大小的溃疡,表面有黄白假膜覆盖,中间低陷,周围有红晕,溃疡数多,灼热疼痛,伴口渴、口干苦、口臭等;虚证见口腔黏膜溃疡,数量较少,1~2个,周围黏膜颜色淡红或不红,呈慢性,易反复发作,微疼,或见头晕耳鸣,腰膝酸痛,疲倦乏力。
【治则】实证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虚证滋阴降火,补益气血。
【主穴】下关,合谷,颊车,地仓,廉泉。


【配穴】心脾积热加劳宫、曲池、内庭;阴虚火旺加三阴交,太溪;气血两亏加足三里,血海。
【灸法】艾条温和灸,每次选2~4穴,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6次为一个疗程。
【病例】余某,男,43岁,2003年9月11日初诊。患者20年来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曾多方医治,虽有疗效,却未能根治。现患者口底、口腔两颊部及舌两侧,有5~18毫米的溃疡5处,本次发病月余。患者食欲不佳,大便时有溏稀,小便色黄,形体清瘦,舌质红,脉弦细。取颊车,地仓,合谷,典池,足三里(均为两侧)艾条温和灸,同时,在各溃疡面上用毫针点刺放血,并配合中药封髓丹加减内服,经3次治疗后,患者诉疼痛已减大半,查口腔各溃疡面范围缩小,溃疡凹陷略有升起。治疗10日后患者所有溃疡面全部愈合。再经过5次治疗后,患者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使用艾条灸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有较好疗效。可配合局部用药治疗。另外可选用吴茱萸敷灸;吴茱萸粉加醋调成糊状,敷于双侧涌泉穴,每天换药1次,以引火归原。或神阙悬艾条灸半小时,每日灸治1次,共2~4次。


大医堂古法专业艾灸培训,从艾灸小白变专业灸师。每月准时开课艾灸百科网:www.aijiu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