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调理咳嗽 只需要这样弄

文 / 艾灸百科
2019-08-11 17:10

【病症概述】

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一个主要证候。古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为痰声并见,两者很难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历代医家有“咳者,肺之本病也”的说法,《素问•咳论》也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的观点。说明了肺脏疾患以及其他脏腑有病累及肺脏时,均会发生咳嗽。咳嗽究其发病原因虽然较为复杂,然撮要言之,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其病位主要在肺,若病程日久,随着病情的加重,可由肺及脾,由脾及肾。

咳嗽既是症状,又可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现代医学所说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凡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者,皆可按中医的咳嗽辨证论冶。

【病理阐述】

咳嗽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类型。

外感咳嗽的病因,主要在于肺司呼吸、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开窍于鼻。如肺的卫外功能不强,遭受外邪侵袭,特别是风、寒、燥、热等邪气,从毛皮、口鼻而侵袭人体,必内犯肺脏,使肺失宣降,肺气郁闭或上逆而为咳嗽。最常见的有风寒咳嗽与风热咳嗽。

风寒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风寒外袭,卫气壅遏不宣,以致肺气不得宣降,而生咳嗽。如《素问·咳论》云:“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为痛。”说明寒邪犯肺,可以为咳,其他四脏受寒,影响肺之宣降,亦能引起咳嗽。

风热咳嗽的基本病机为:风热犯肺,肺失宣肃。如《明医杂著》云:“春若伤风咳嗽,鼻流清涕,宜辛凉解散。”观其用药,症属风热致咳。

内伤咳嗽,由于肺脏虚弱或其他脏腑有病而累及肺脏所致的咳嗽。知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致肺气失宣,或肝郁化火,炼液成痰,阻塞肺气,或肾亏不能纳气,或肾虚水泛而为痰,上壅于肺。故常见的有脾病及肺引起的痰湿咳嗽;肾虚及肺出现的虚寒咳嗽等。

痰湿咳嗽,主要由于脾气虚,脾虚生湿,湿聚成痰,上渍于肺致肺气失宣,影响气机出入,遂生咳嗽。沈金鳌氏明确指出:“有痰无声曰嗽……病在脾,脾藏痰,故痰出而嗽止”。并曰:“因痰致嗽,重在痰,脾为主,速宜消痰”。精辟论述了痰湿咳嗽的因果、以及肺脾的标本关系。

虚寒咳嗽,主要因肾气、肾阳不足,肾亏不能纳气,或肾虚水泛而为痰,上壅于肺,发为咳嗽、气喘。张景岳论述说:“肾为元精之本,肺为元气之主,故五脏之气分受伤,则病自上而下,由肺及脾,以极于肾;五脏之精分受伤,则病必自下而上,由肾及脾,以极于肺,肺肾俱病,则他脏不免矣……。”阐明了肺、脾、肾三脏在咳嗽发病中的作用。

当然,在病程中风寒可以化热;痰湿久蕴可转痰热;内伤可兼外感;反复外感,迁延日久,脏气受损,可致内伤。由此,咳嗽的病因病机颇为复杂。

【灸疗辨证】

1.风寒咳嗽

(1)症状表现:咽痒咳嗽、痰白稀薄,鼻塞流清涕,或伴恶寒发热,头痛,全身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

(2)灸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宁嗽。以取手太阴,足太阳、任脉穴为主。

(3)灸疗处方:风门穴、列缺穴、天突穴、神阙穴。

(4)随症加穴:①发热甚者,加大椎;②鼻塞涕多者,加迎香;③咽痒咳频者,加孔最。

(5)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以灸风门穴、神阙穴为主,每穴灸7~10壮,每日灸1次。如用于慢性咳嗽,7~10次为1疗程。

②艾条温和灸:每次选3~4穴,每穴灸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温热为度,每日灸1~2次。

③白芥子敷灸:选取背部肩胛间区,每次敷灸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1疗程。敷灸处皮肤呈现红晕、发热,微痛或起泡。

④复方公丁香敷灸:取肉桂10g,丁香1g、麻黄5g、苍耳子3g、半夏5g、白芥子3g,上药共研细末,瓶贮备用。上方亦可加入细辛1g、人造麝香1g、苍术5g共研细末备用(苍桂粉)。敷灸前,先将患者神阙穴用温开水或75%酒精擦净,然后取药末适量用温水或酒精调成糊状,纳入脐内,外用胶布封好。1~2日换药1次。7~10次为1疗程。

大医堂古法专业艾灸培训,从艾灸小白变专业灸师。每月准时开课艾灸百科网:www.aijiubaik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