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时如何用艾灸手段医治
常见病因及症状:
牙痛是口腔科疾病中常见症状之一。中医学中的龋齿、牙宣、牙咬痛、骨槽风等皆可引起牙痛。现代医学中的龋齿、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炎、牙本质过敏多有本症状出现。牙痛主要与胃经郁火和肾阴不足有关。大肠、胃腑有热。或风邪外袭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郁循经上炎可引起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可引起牙痛。
凡牙痛甚剧,兼有口臭、口渴、便秘、脉洪等症者,此为阳明火邪上攻,火邪为患,属胃火牙痛;若痛甚而龈肿兼形寒身热,脉象浮数等症者。此属风火牙痛;著痛势隐隐,时作时休,口不臭,脉细或齿浮动者,此属肾虚牙痛;著齿部剥蚀,或齿中有孔,或全都脱落仅留牙根痛者,此为龋齿牙痛。
艾灸取穴
合谷、颊车、下关、内庭、风池
1、合谷
【功效】镇静安神,通络活血,调气镇痛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在第1掌骨与第2掌骨间的凹陷处,左右手各有一穴。
2、颊车
【功效】止痛
颊车位于面颊部,下颚角前上方1寸处,左右各一穴。咬牙时肌肉隆起,放松时凹陷的地方就是颊车穴。
3、下关穴
【功效】清热疏风、通利关窍
下关穴在面部,耳前方,颧骨与下颌之间的凹陷处。
4、内庭
【功效】清胃热,化积滞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5、风池穴
【功效】通经、活络、止痛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枕骨下方的凹陷处,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在后头骨凹陷处可摸到两根大筋,在两条大筋外侧与该凹陷水平的发际凹陷处就是风池穴。
辩证施灸
症状一
上前牙痛
加灸:四白穴、颧髎穴
四白穴
【功效】祛风明目
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取穴时,眼睛正视时,取瞳孔正下方约1寸的凹陷处就是四白穴。
颧髎穴
【功效】祛风消肿
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症状二
头痛
加灸:太阳穴、头维穴
太阳穴
【功效】止痛醒脑,振奋精神
太阳穴在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左右各有一穴。取穴时,沿眼角和眉尾中间的水平线延长向耳部摸,触到的头骨凹陷处就是太阳穴。
头维穴
【功效】止痛醒脑,振奋精神,清头明目,活血通络,止痛镇痉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
以上穴位,使用聚能艾灸仪施灸,建议1天1次,每次2~3个穴位,每穴灸30~40分钟,10天为1个疗程【时间充足又有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多灸几个穴位,具体多长时间还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进行自我调节】
艾灸加油站:
1.为了避免遭受牙痛的折磨,我们要学会爱护自己的牙齿。均衡饮食就是保护牙齿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2.生鲜食物,如胡萝卜、红皮白萝卜或者苹果等在被咀嚼时,会在牙齿表面进行摩擦,实际上起到了清洁牙齿的作用。
3.少食一些零食,特别是“软”食品、糖类食品或者酸性食品(苏打水、果汁等),通常会增加龋齿的危险。
艾灸注意事项
01、施灸时应遵循“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的顺序。“先阳后阴”的意思是先灸后背上的穴位,再灸前胸的穴位。在中医里,后背属阳,前胸属阴。“先上后下”指先灸上面的穴位,后灸下面的穴位;“先少后多”指初灸者灸量宜先小后大,以便身体能逐渐适应,这是一般施灸的常规。
02、施灸前要保持心情平静,不要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同时要在施灸前喝一杯温开水(水温应高于体温),艾灸时注意保暖,不要吹风,容易受凉受寒,夏季艾灸不宜吹空调。
03、对于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的人、高热、昏迷、抽风、身体极度衰弱等情况时,不要施灸;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04、失眠症患者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时和饭后立即施灸。
05、灸后要保持心情平静,努力做到忘掉疾病、忘掉烦恼,这样才有利于使艾灸达到更好的疗效。
06、灸后适当多饮水(水温烫嘴皮子为宜)或多食稀粥,因为艾灸过程中会通过皮肤蒸发一部分水分,多饮水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07、施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热、口渴、上火、皮肤瘙痒,有的会起红疹、疲倦、便秘、尿黄、出汗、牙痛、耳鸣、阴道不规则流血、全身不适的现象,一般不要惊慌,继续艾灸后这些症状就会消失。也可以艾灸足三里穴、涌泉穴引火下行,或多喝水,必要时停灸或隔天灸,很快上述症状就会消失。
08、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几小时后再洗澡。
09、灸后忌食生冷、辛辣、肥厚食品,不饮酒、不吸烟,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水果,可以适当多食蛋白。不可饮食过饱,但可以少吃多餐。
10、灸后部分人会出现大便干的情况,可使用蜂蜜、藕、芹菜等进行调理。
11、生活方面要注意,房事要有节制,睡眠要充足。
12、不要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每天上网、看电视的时间。
13、运动是最好的一种调养方式。灸后的运动可以散步、打太极拳、练瑜伽等为主,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14、心脏病患者、心脑血管患者心脏部位不能施灸,施灸时要注意施灸部位温度,不要灸起泡。因为发泡灸不但会耗气,而且会刺激心脏,导致心率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