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里巴人:找准灵丹妙穴,让孩子健康老人长寿

文 / 岐黄之约
2019-08-03 23:12

有些妈妈特别爱孩子,希望孩子能够茁壮成长,想为孩子做点事情,但不知道怎么做。想揉揉穴位,但不敢随便揉,不知道揉哪些穴位对孩子生长有好处,而且怕揉错了穴,对孩子身体有副作用。

那么有没有让父母充满自信,揉着心里也踏实的穴位呢?身体到处都有这样的穴位。但是咱们不用找的太多,少则得,多则惑,穴位太多,反而迷惑。咱们找几大块。

1.给孩子按揉足三里,消积食效果特别好,能壮大孩子的后天之本。

足三里,这个穴大家都能找到,小孩对这个穴位更敏感。它是调理脾胃最好的穴位。小孩容易食积,肚子经常堵胀,吃多了就容易生痰,一生痰再受点风寒,就容易感冒、咳嗽。所以经常揉揉足三里,就能帮助孩子调整他们的脾胃。

在前边,也说过一个有意思的方法,就是壁虎爬行。这对小孩的脾胃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如果家长有兴趣,孩子也觉得好玩,不如经常在家里的地板或床上做壁虎爬行,这对孩子的脾胃是一个长久的养护。

足三里,有一个特点,就是引血下行的功能很强。所以年龄大的人可以长期使用。年龄大的人呢,需要引血下行,需要把气血引到脚上去,这样才能够健康。也就是说,这一个穴具有强大的引血下行功用。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大人揉足三里的时候,它不敏感。为什么得艾灸呢?就是长期、长久地刺激它。过去有一句俗话叫“要想肚里安,三里常不干”,什么意思?就是老艾灸,灸出泡来了,流水了,老干不了。长期用这个穴位,有养老强壮的效用。但是小孩不适合长期用。为什么呢?小孩处于生长时期,气血往上走,所以不适合长期艾灸足三里。但足三里又是一个好穴,小孩可以随时用一下,但不要长时间用。

那什么时候用呢?现在小孩都吃得多,运动少,容易积食。足三里对消除积食效果好。足三里又是胃经上的穴位,胃经有一个特点,就是多气多血。小孩气血很旺盛,阳气也足,所以您只要用大拇指点揉几下,这个穴位就开了、通了,直接能通到肚子,通到脏腑,通到肠胃,就能帮您把积食消掉。

积食有什么问题呢?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有积食呢,小孩就爱生痰,一生痰,外边再招点风寒,就咳嗽、感冒。所以来讲,实际上孩子感冒、发烧、咳嗽,一个内因就是积食。所以一定要把积食先消除掉,没有积食,在外边受点风寒,小孩抵抗力强,就没什么问题。脾胃弱,有积食,再受点风寒,内外夹攻,孩子就得病了。

所以足三里是一个很好的保健穴。家长可以每天点揉几下,但不要长时间艾灸。看孩子脸色有点通红了,可能有实火上来了,赶紧先点揉几下足三里。小孩如果感觉有点疼,那么揉一两分钟就有效果。

2. 平常多给孩子揉脚踝附近的穴位,太溪穴、复溜穴、脚底的涌泉穴,能够强壮孩子的先天之本,孩子的生长能力就会旺盛。

说完足三里,还有一些穴位,可以对孩子的先天之本进行保护,使孩子的生长能力旺盛。脚踝附近的几个穴位——太溪穴、复溜穴、脚底的涌泉穴,都可以揉一揉。

小孩喜欢让你揉哪个穴,你就给他揉哪个穴,不要强迫。孩子呢,要顺其天性,跟孩子互动,要让孩子感到舒服,就感觉是你的抚摸,你的爱抚一样。孩子会主动提出来让你多揉几下。这些孩子感觉舒服的穴位,一定要多揉,孩子觉得不舒服的地方,就不要给他揉了。

还有肚子上的中脘穴,可以用掌根把手搓热了,多给他揉一揉,这是调节脾胃的。

如果揉完了,孩子说过瘾,让妈妈再给揉一揉,就把后背的整个脊椎给他揉一揉。也要轻轻地揉,不用使劲,不是越使劲越好。人岁数越大,就需要越强刺激,小孩的按摩,只要轻柔地爱抚,小孩的经络就能自己畅通。小孩的经络是很容易通的,只要稍微一刺激,经络就通。即使给他挠挠痒痒,他的经络都能打通。

知道这两处的穴就行了。一个是先天之本——肾经上的太溪、复溜。一个是后天之本的大穴——足三里。有这两件法宝给小孩护航,小孩的身体就能够长期保持强壮。

3.经常用指根揉小孩脊椎正中间的身柱穴,小孩的脊椎就会笔直地往上生长,就不会侧弯,也不会驼背,不容易水蛇腰。

还有细心的妈妈说小孩怕风寒,那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呢,屋里要暖暖和和的,别让孩子受凉,给孩子捏捏后背,过去叫捏脊,胡噜胡噜脊椎。在脊椎两旁上下揉一揉、捏一捏,能帮助小孩把体表的风寒及时去掉,也能促进小孩健康生长。

小孩的脊椎正中间有一个身柱穴,是帮助小孩生长的。您经常用指根揉身柱穴,小孩的脊椎就会笔直地往上生长,就不会侧弯,不容易驼背,不容易水蛇腰。所以这个身柱穴管后背的整个脊椎。

所以来讲,知道这些方法了,您就可以灵活掌握,随机挑选,还可以自由发挥。我们心里有了主心骨,而且知道了一些调养的方向、方法,我们就充满了自信。您一充满自信,自信的感觉就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有自信了。所以孩子没自信,你看家长可能就不自信,如果家长说话、举止形态都充满了自信,孩子必然也会自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