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新手入门之:如何判断艾灸生效了?

文 / 一艾传阳
2019-05-15 20:09

什么是灸感?

灸感就是艾灸时身体所产生的感觉和反应。

我们在做艾灸的过程中,通常都会依据身体感受和反应来获知身体受艾灸调理的状况。

根据不同的体质,灸感通常会感受到: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等。还会出现穴位跳动、施灸点发凉或发热、穴道有刺痛感、局部发痒,局部酥麻等感觉。

灸感有时可扩散到其他部位,甚至整个上肢或下肢,乃至全身,简称感传。感传所到的部位也可能会有其他各种反应,如肉眼可见的微汗,肌肉震颤以及某些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如胃肠蠕动、鼻腔通畅等。

灸感非常重要,唐孙思邈所撰《千金翼方》中指出:“凡孔穴者,是经络所行往来处,引气远入抽病也。”由此可见灸感作为诊断依据的重要性,正确的灸感更是作为诊疗效果的主要评估标准之一。

什么样的灸感是正确的?

艾灸属体验疗法,和推拿按摩、拔火罐等理疗方式一样,大多数灸感都是能让人感受到舒适的各种效果,这是表示艾灸在对身体发挥作用的一个明显信号。

灸感表现和效果虽然有很多种,具体情况每个人都可能不尽相同,热、胀、痒、汗……甚至还会有些不稳定或奇怪的感觉。其中最普遍,同时也是最正常的,就是:热感。

顾名思义,热感就是在施灸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温热感。而且这种热感表现方式有很多,除艾灸的部位会感受到温热,有时艾灸部位的深处有热感,甚至身体其他部位产生了热感,而且灸感并非局限在施灸部位,还会在身体内感传移动、顺着经络游走循环等。

常见的感传方式有:扩散、游走、深透等,感传的速度可快可慢,感传的方向也变化多端,但一般都是按照经络走向(这个要看艾灸的位置及手法等具体情况)。经络感传是经络开通的标志。

古籍《备急灸法》记载:“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闾,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渐渐周遍一身。”

针灸治病的精髓就是“气至病所”,当艾灸出现感传时,表示人体经络通畅,更有助于调理,这意味着艾灸的效果会非常显著!

另外,在不同的阶段,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灸感,根据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并判断身体状况、以及施灸的进展情况。

其他的灸感是不是有问题?

酸、麻、胀、痛、痒、凉……等等,都是除热感外比较常见的灸感,这些也都是正常的灸感。

为什么说这些是正常的?

我们把经络血管比作水管,当水管内堵塞,如果要从内部疏通,是会遇到阻力和障碍,根据阻碍的程度疏通的力度,会产生痒、胀、痛、通等感觉,中医习惯称之为“正邪相搏”。

在疏通过程中,身体还会有风、凉、湿、痒、热等感觉,中医习惯称之为“外排邪气”。

身体也会因机能调整而产生各种反应,如口渴、犯困、疲劳、排气,腹泻、肚子叫,有时还会觉得浑身轻松、心情舒畅等,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无需担心。

这些反应大多是艾灸初期、调理并清除身体内异常时的正常反应,不仅不用担心甚至还能高兴。一段时间之后,身体恢复正常了,就会只剩下普通正常的灸感(除非造成身体不适的根源未清除)。

灸感的常见分类:

一、透热

热感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如灸中脘穴时,能感觉整个胃部暖暖的。

二、扩热

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比如灸关元穴时,能感觉热量不仅往里走,还会向腰两侧扩散。

三、传热

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经络)向远部传导。如灸八髎穴时,热量一直传到大腿根,甚至到脚底。

四、远热

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如灸小肠经上的肩部几个穴时,能感觉手臂、背部有热。

五、深热

施灸部位不热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如灸肾俞穴,能感觉腹部肾脏处热热的。

六、非热感

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痛、麻、冷等感觉。如灸三阴交穴,脚底会发冷,仿佛有风吹过,有丝丝的凉气在脚趾间游走。

受各种因素影响,艾灸初期找不到正确的灸感是很正常的。更何况养生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坚持是非常重要的。端正心态,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放在养生之道也是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