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介绍:心俞穴的位置、穴位疗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文 / 穴位养生堂
2019-03-10 21:02

心病自然求"心俞穴"

穴名:心俞穴

归经:足太阳膀胱经

位置: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医介绍:心俞穴的位置、穴位疗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穴性:通调血脉、宽胸理气、养心安神、开舌窍、利小便

主治:1.心血管系统病症;2.神志病症;3.其他病症;4.心经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变心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该穴与心相应,为心的背俞穴,故名。

一、定位取法

心俞在背部,第5胸椎下旁开1.5寸。简便取穴:既可以借两侧肩胛冈脊柱缘水平连线先找到第3胸椎下,再向下数2个椎体;也可以借两侧肩胛下角水平连线先找到第7胸椎下,再向上数2个椎体。摸椎体的时候,嘱咐病人将背向胸腹部弯曲,且膝关节也尽量上提,让背部的椎体能充分显露,便于模数。

二、治疗作用

穴性:通调血脉、宽胸理气、养心安神、开舌窍、利小便。

中医学所指的心,同西医解剖中的心有很大的不同,除了主管血液循环的功能作用之外,还主神明——即大脑的情感、思维、记忆等。心开窍舌,还与小便的形成和排泄有关(与小肠相表里)。

中医介绍:心俞穴的位置、穴位疗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心俞是全身要穴之一,其治疗作用除了循环系统的病症之外,也涉及神(神经系统)、舌体病变、小便的排泄障碍等方面。

1.心血管系统病症:风心病,冠心病、心绞痛、胸痛、胸闷、胸痛引,心慌、心烦、心律不齐、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

心血管系统病症是属于心脏本身的病症,也是心俞主治作用的"本职工作"所在。寒证用灸法、拔罐,热证用清法(皮肤针刺血),虚证用补法(轻刺激、艾灸),实证用泻法(强刺激、刺血)。不过,按照背部俞穴偏于治疗慢性虚弱性病症的特点,心绞痛急性发作时应重力指压、针刺或皮肤针重叩巨阙(腹部正中线脐上6寸)、膻中、内关穴(掌面腕横纹中点上2寸)、阳陵泉(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凹陷处)等穴救治为上,疗效迅速;而在不发作或少发作的间歇期治疗,则以轻度指压、皮肤针轻叩或艾灸心俞、厥阴俞(第4胸椎下旁开1.5寸)、内关、足三里(外膝眼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等穴为主。

中医介绍:心俞穴的位置、穴位疗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2.神志病症:神经症、癫狂、痫症、癔症、抑郁症,失眠或嗜睡,健忘。

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上述种种病症,都是心血逆乱、心神不宁的结果。同样的道理,当这些病症,尤其是癫狂、痫症、癔症、抑郁症急性发作的时候,要重力指压、针刺或皮肤针重叩巨阙、膻中、内关、合谷、太冲等穴救治为上,疗效迅速;而在不发作或少发作的间歇期,尤其是对失眠、嗜睡,健忘的治疗,则应以心俞、厥阴俞、内关、申脉(足外踝下凹陷中)、照海(足内踝下凹陷处)等穴轻力度指压、皮肤针轻叩或艾灸为主。3.其他病症:咳嗽、气喘,盗汗(汗为心之液,心阴不足所致),口舌生疮(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移所致)、中风失语(心开窍与舌,舌体功能失用),呕吐不食、胃出血、吐血,胆囊炎,尿赤、尿少、尿道灼热疼痛(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心火下移所致),梦遗(心肾不交、虚火妄动),背部软组织损伤。

4.心经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变:如上肢内小指侧沿心经出现的红肿、疼痛、抽搐、麻木、萎软无力、瘫痪、肌肉萎缩等。

中医介绍:心俞穴的位置、穴位疗法、功效及主治病症!

三、操作方法

本穴距肺俞穴较近,其操作方法也与肺俞穴类同。指压、按摩、拔罐、刮痧、皮肤针叩刺或皮肤滚针滚刺等各种刺激方法都可以酌情选用。每次以10分钟左右为宜。为何没有提艾灸疗法呢?因为心主火,平时只要一遇到情绪不好的时候,都很容易动肝火、生心火,用了艾灸无异于"火上浇油"。所以,一般心血管病患者尽可能少用灸法,只能用于兼有心慌、气短、怕冷、口淡、喜热饮、小便不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