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穴位的不传之秘

文 / 伴读
2017-06-27 21:34

破解穴位的不传之秘

破解穴位的不传之秘

在我们的生活里,很多人总是存在这样的心态:那些越是不能传人的方式、方法,就越是好的。正是出于这样的心态,所以才会有人为了淘得某一味调料的制作方法而偷师几年,也才有人得以用“家传秘法”为由,把自己的产品抬到远高于其他产品的位置上去。但是,这些“不传之秘”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邪乎吗?未必。因为太多时候,这不过都是大家的好奇心作祟罢了。

说起不传之秘,似乎在中医内更为盛行。经常有人说:某某老中医太神了,只用一个小小的穴位就能治好病。说者是满腔的诚挚,听者则是满脸的笃信。老中医是不是神仙我不知道,但在这句话里,我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秘方,而是“穴位”本身。老中医之所以“神”,是因为大部分人缺乏穴位治病的知识:一是对穴位不了解,二是对自己的疾病不了解,三是不能对症使用穴位。其实只要多一些对穴位的了解,我们就会知道,人体之所以点外而治内,之所以不吃补药就能强身,效果甚至比西医还立竿见影,那都是因为穴位发挥了功效。同时,它也并不是什么不传之秘,只是说起来有些烦琐,听上去有些深奥而已。《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个说法:“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

破解穴位的不传之秘

人体内的穴位数如此之多,可见人体通身穴位的划分是何等完备详尽。我国古代的中医先贤们,为了分辨这些穴位,都为它们起了既形象又有意义的名字,这些名字有时候可以从字面来理解,有时可以从内韵寻答案。比如百会穴,从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是:身体百脉交会之处。这样一解释,是不是很简单?简单到你觉得不够深奥。但是,再深入了解下去,我们就会知道百会穴聚集了人体多条经脉,因而可治疗的病症也是很多的,其中包括头晕、头痛、高血压、失眠等常见病症。

再深入下去,还会更复杂——不同的患者,用不同的手法,刺激这同一个穴位,所产生的效果也会完全不同。比如,低血压患者轻轻按摩百会穴,会促进血压稳定,若能天天按摩,则能让血压趋于平稳;患感冒的人如果轻轻敲击(绝对不可重击,否则易出现眩晕症状)此穴,头痛就可得以缓解,甚至轻松起来;痔疮患者若用点揉的方法按摩此穴,则可以缓解痔疮症状。一个小小的穴位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作用。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让你瞠目结舌了?这和你想象中的“不传之秘”是不是很相近了呢?

此外,穴位的名字有时也很形象,比如我们身体上的天府穴。所谓“府”,也就是居住之所、容纳之地。这一点,《黄帝内经·明堂》中有明确的解释:“肺为上盖,为府藏之天,肺气归于此穴。”这里正是人体之气(《黄帝内经》称之为天气,即人体所吸收的自然之气)聚结的地方。也就是说,当肺部进行气体的吸引接收时,气体都是在天府穴进行交汇融留的。因此,天府穴有宣散清肺之能,当出现呼吸道方面的不适时,多取此穴。

在我们的足厥阴肝经上有一个穴位叫蠡沟穴,位于脚内踝向上 5 寸的地方。这个穴位对女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之前有个女性朋友,总时不时感觉下体瘙痒,看西医就是涂药,没有别的办法,可经常是好了犯,犯了好。于是,我让她自己找到蠡沟穴,每日艾灸 10 分钟,同时灸曲泉穴。过了没多久,她便告诉我,她已经全好了,那种不适完全不再困扰她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原因非常好理解,从字面上看,“蠡”就是小虫子啃咬木头,而“沟”则是古人一种隐晦说法,实际就是指女性的下体部位,这算是古人意与形相结合的经典注名之法了。我那位朋友之所以经常下体瘙痒,主要是因为湿热侵邪。艾灸这个穴位正是双管齐下的祛除湿邪的好方法。

穴位名称中积聚着古人的无限智慧,不只从意、形上相对应,还要形象又易理解,可谓煞费苦心。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字、很多词出现了变化,现代人再理解起来不免就有些困难,让这些本来很平常的穴位,慢慢成了不传之秘。我们守着身体内部可自行治愈疾病的种种“灵丹妙药”,却不得不经常求助于人,这不仅是对祖国医学的一种怠慢,更是一种对大好资源的极大浪费,颇有几分守着宝山却要饭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