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这 12 原穴口诀,保您身体常年健康无疾!
十二原穴位置口诀
阳明大肠合谷强胃经疼痛取冲阳
太阳小肠原腕骨膀胱原穴京骨上
三焦阳池胆丘墟肺觅太渊脾太白
心包疾发大陵治肝原太冲按摩良
少阳心经神门在肾寻太溪是良方
督脉无原求百会任脉膻中乳中央
为什么说记住这十二原穴,身体就能棒棒哒?
《难经·六十六难》曰:“五脏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意思就是当你五脏六腑出现了问题,不知道具体该艾灸或针灸什么穴位时,可以先取原穴,然后再去找配伍穴。
这就说明,身体哪里有问题,就先就灸哪里,专业点说就是阿是穴,灸上后,然后在配以其它辅助穴位,能快速减轻症状。
到底什么才是原穴呢?
原穴最早出自《黄帝内经》,指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为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之处的特定穴。十二经皆有原穴。
《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也。”意思就是当我们的脏腑出现不适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十二原穴上来,所以中医治疗疾病,无论是采用针灸、艾灸或是刺络放血,都是选取相应的穴位或体表反应点来进行治疗的。
所以只要记住了这十二个原穴及对应的功效,你也就算是半个艾灸达人了!!!
1、大肠经原穴——合谷穴
【作用】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主调理】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腹痛,消化不良,痢疾,便秘,隐疹,丹毒,疔疮,臂痛;以及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三叉神经痛,癔病,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中医大词典——2版》)
【取穴方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取穴。
2、胃经原穴——冲阳穴
【作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主调理】头面、脾胃及局部等疾患:如头重头痛、口眼斜、齿痛颊肿、呕吐、胃脘痛、不嗜食、足缓不收、足背红肿、癫狂等。(《中国针灸学词典》)
【取穴方法】仰卧或正坐位,在足背的最高处,动脉搏动处取穴。
3、小肠经原穴——腕骨穴
【作用】清小肠湿热、利胆退黄
【主调理】外感热病,头面、耳目疾患等:如寒热、黄疸、热病汗不出、疟疾、感冒、头痛、项强、耳鸣、目翳、目流冷泪、指、腕、肘、臂、肩挛痛及糖尿病、胃炎、胆囊炎、精神分裂症、坐骨神经痛等。(《中国针灸学词典》)
【取穴方法】腕骨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4、膀胱经原穴——京骨穴
【作用】清热止痉,明目舒筋
【主调理】头目、背腰、下肢等疾患,如头痛眩晕、目赤目翳、鼻塞鼻衄、背寒、脊强、腰尻疼痛、髀枢痛、半身不遂、膝胫酸痛、寒湿脚气、两足生疮、心痛、腹满、泄注、便血、癫狂、痫症、疟疾等。(《中国针灸学词典》)
【取穴方法】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位,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赤白肉际处取穴。
5、三焦经原穴——阳池穴
【作用】清热通络,通调三焦,益阴增液
【主调理】耳聋,目红肿,喉痹,口干;腕痛无力或红肿不可屈伸,手腕折伤,前臂及肘部疼痛,肩痛,颈痛;消渴,烦闷,热病无汗,疟病寒热。(《中国针灸全书》)
【取穴方法】位于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
6、胆经原穴——丘墟穴
【作用】健脾利湿,泄热退黄,舒筋活络
【主调理】头项、肝胆、腰腿等疾患:如偏头痛、目疾、齿痛、耳聋、咽肿、项强、腋肿、瘰疠、气喘、胸胁痛、腰膝痛、脚跗肿、足跟痛、寒热往来、浑身瘙痒、疟疾、疝气等。(《中国针灸全书》)
【取穴方法】位于足外踝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伸足取之。
7、肺经原穴——太渊穴
【作用】补益肺气,止咳化痰,调气利水
【主调理】呼吸系统及心胸疾患等。如咳嗽、气喘、唾血、支气管炎及哮喘、百日咳、肺结核、胸闷、心痛、心悸、噫气上逆、心绞痛、肋间神经痛、臂内廉痛、掌中热、无脉症、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中国针灸学词典》)
【取穴方法】仰掌取穴,在腕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8、脾经原穴——太白穴
【作用】健脾和胃,清热化湿
【主调理】脾胃和本经所过部位的疾患:如呕吐呃逆、腹胀腹痛、饥不欲食、食而不化、肠鸣泄泻、便秘、水肿、肠痈、身重、骨节酸痛、胸胁胀满、热病无汗、手足厥冷、脚气红肿、膝胫酸痛、转筋等。(《中国针灸学词典》)
【取穴方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9、心包经原穴——大陵穴
【作用】宁心安神,和营通络,宽胸和胃
【主调理】心神、脾胃及头目疾患:如心痛、心悸、心烦、心肌炎、失眠、精神病、癫狂、胃炎、骨痛、呕吐、呕血、胸中热痛、身热头痛、目黄、目赤痛、喉痹、咽干及腕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等。(《中国针灸学词典》)
【取穴方法】大陵穴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仰掌取穴。
10、肝经原穴——太冲穴
【作用】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
【主调理】主治肝肾、少腹、前阴及神志等疾患:如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难产、乳痈、阴痛、精液不足、狐疝、遗尿、癃闭、淋病、呕吐、胸胁支满、绕脐腹痛、浮肿、便秘、飱泄、头痛、眩晕、目痛、喉痛、嗌干、口渴、厥心痛、筋挛、脚软无力、脚气红肿、五趾拘急、腰背疼痛、腋下肿、瘰疬等。(《中国针灸学词典》)
【取穴方法】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正坐或仰卧取穴。
11、心经原穴——神门穴
【作用】益心安神,通经活络
【主调理】用于心神及本经脉所过部位疾患:如心痛、心烦、心绞痛、心律不齐、高血压、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痴呆、癫痫、神经衰弱、癔病、精神病、头痛、眩晕、目黄、咽干失喑、胁痛、手臂寒、腕关节痛等。(《中国针灸学词典》)
【取穴方法】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12、肾经原穴——太溪穴
【作用】滋阴益肾,壮阳强腰
【主调理】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针灸学》)
【取穴方法】位于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仰卧或正坐垂足取穴。
‘’
记住这十二原穴,艾灸小白也能自己灸,身体棒棒的,春节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