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阴极之至,要及时排瘀艾灸!
《黄帝内经》有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冬至至春分 3 个月,是最寒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是要收藏固密。大自然水凝结成冰,土地冻结,此时我们应该顺应天时,不能随意扰动阳气。
晚上早早睡觉,待太阳升起才起床。让我们的志意伏藏不要显露,好像有私藏的意思,又好像自己有所获得。
远离寒冷,接近适当的温暖,尽量不要使皮肤出汗,以致阳气总是耗散。这才能与自然天气相应,养护阳气收藏的规律。
冬季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
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另外到了冬季以后人们要特别注意防寒,道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
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赐予自然界光明与温暖,失去它万物无法生存。同样,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
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1. 静养
坎是中间一点阳,冬至一阳生,就是冬天到了极致了,最寒冷的时候来了,数九寒天开始了。
数九是几九呀?三九。冬至是最寒冷的时候,也是阳气开始生成的开始。
冬至后,我们的锻练都要动中有静。最好是静静的养。有时间条件允许就晒晒太阳,对衣服被褥也要多晒太阳。可以面对,行的话晒肚皮。
冬天一般推拿都不做,更别说拔罐了。拔罐是泻气的,春天可以开始,最好夏天做。灸的话有春灸气海。就是助阳气的升发。
所以,要冬不扰阳。要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2. 用阳之心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说明这一天是自然界阴气盛极而衰,一阳始生之时。
而心在人身为阳中之太阳,心之温运血脉,充沛神明的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全赖人体阳气健旺,因此冬至一阳初生, 对心之生理病理有着重要意义。 冬至之后,自然界阳长阴消,此时人体阳气若不能及时相应升发,则心病易于发作。
冬至作为阴阳转折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冬至之后,我国各地区平均气压逐渐下降,平均气温逐渐上升,若人体自我调节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阳气不得回复,则疾病由生,而用阳之心首当其冲。
▌3. 早卧晚起
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早上要等太阳出来再起。所以冬练三九很早起来和练得满头大汗都是错误的,为什么冬泳我反对也是这道理。
既然冬至是坎卦,那么睡子午觉的效果就会特好,可以有助于心肾相交。就是没有睡打个瞌睡也是好的。
▌4. 保暖
冬至是冬天到极点之时,看起来一片萧瑟,没有生机,其实阳气马上要开始萌芽,这是天地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冬至开始,进入了「数九寒天」。
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直至「三九」会越来越冷。所以,注意保暖,保护阳气不受寒气所伤是必须的。
「寒则涩而凝之」,人体气血运行会在此时变的更加缓慢,如再为寒邪所伤,则周身气血更易发生拥堵。
因此,平素血液粘稠度高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患者,尤其老年人应特别注意保护自己不受寒邪所伤。
出门应带帽子、围巾,重点保护头部、颈部、胸腹部,因为此时为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
但需注意的是,温暖也应适度,以自我感觉不燥热,身体不出汗为宜。过于温暖,身体处于出汗状态,则不利于阳气闭藏,反而更易生病。
▌5. 护心阳
冬至时,阴气最盛,阳气归零,如果身体某方面的功能比较弱,冬至前后的反应就会比平时明显。这个时候不舒服的地方往往表示那里的阳气不足。
有的人腰痛,有的人拉肚子,有的人膝盖冷,这些都是阳虚的信号。
冬至后,人体心阳最弱,最容易出现问题。有些朋友冬至前后感觉比平时难以入睡,特别是到夜半时分,很可能是心阳不足,是心脏功能变弱的信号。
发现身体异常要及时就医。也一定要注意保暖,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以经常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
▌6. 善护阳气
在这个一阳初生之际,养生最重要的点就是善护阳气,不要因为觉得热,就吃冰,就喝凉饮,就不穿衣服,就像是太过开心而不加注意的小孩子,容易因为太过兴奋,而乐极生悲。
冬至进补,血脉通才能补得进
冬至节气,又到了进补的最好时机,大家是不是早已囤了不少好货,准备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补补。
但「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补之前必须血脉经络肠道畅通,不然补不进去不说,还会补出各种问题,尤其是女人。
俗话说「十女九瘀」,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不信你可以测测,也可以让周围的女性朋友测测。
如果一个人身上经常出现下面症状中的五个或五个以上,说明体内有瘀,而且症状符合度越高,代表瘀的程度越重:
1. 面部色斑(蝴蝶斑、雀斑、妊娠斑、晒斑、辐射斑)
2. 舌下两条静脉是青紫色
3. 口唇紫暗色
4. 痛经、经血有血块
5. 便秘
6. 头痛
7. 疲劳
8. 乳房胀痛
9. 腰腿痛
10. 胸闷、气短
11. 心情郁闷、难以舒畅
为什么有瘀?气郁是祸首!
《论语》里记载:「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孔子并非歧视女性,这里的「女子」是指妻妾,「小人」是指下人家仆,「难养」是说难伺候、难相处。
这也许是孔子的个人经验,但女人确实比男人感性,有时候会小心眼、耍脾气。若气度不够大,不能很好的宣泄自己这些不好的情绪,气就会郁结。
而医书上说:「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伤血,终乃成劳。」。也就是:气不行,血也没有动力,久了就血瘀了。
除此之外,这些因素也会导致血瘀:
▌1. 寒热不当
女人就像花一样娇贵,冷不得也热不得。寒则伤阳,阳气不足,血行无力;过热则耗伤津液,血液变稠,血行变慢。所以平时穿衣盖被,以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好,饮食也应不寒不热,平和为主。
▌2. 气血不足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相互依存,无论是气不足还是血不足,都会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如果气血两虚,那就更容易血瘀了。
▌3. 吃得多动得少
好吃懒动的人,吃多多,动得少,吃进去的食物不能很好的代谢出去,在体内形成痰湿浊气,痰浊多了就会阻滞经脉,形成血瘀。
▌4. 夫妻生活不和谐
性爱不仅是爱的表达,还能平衡阴阳,活血排瘀。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不和谐的夫妻生活,就会出问题。
▌5. 外伤致瘀
受伤之后,没有及时化瘀,一直滞留在身体里,造成身体瘀。
血活了,瘀散了,身体才会好
瘀滞成则怪病生,女人是水做的,而水一定要活,就像朱熹诗中说的一样「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旦河流发生淤堵,留下一潭死水,只会滋生各种微生物,变得臭气满天。
我们的身体也一样,「有诸于内,必形于外」。气血瘀堵不通,身体会出现面部色斑、黑眼圈、掉头发、便秘、小肚腩、肥胖、皮肤黏膜有瘀斑、身体疼痛、月经不调……
而且不同部位的瘀血,典型的症状也会有所侧重:
1. 头部血瘀头痛、偏头痛。
2. 心脉瘀阻胸闷气短,心前区偶有刺痛感,1~2 秒就消失,劳累时心前区或左臂放射性疼痛。
3. 肝血瘀阻两肋疼痛(隐痛或刺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身体容易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皮肤黏膜有瘀斑)。
五法化瘀「通」起来
1. 搓两肋这个动作可以疏肝理气、排解不良情绪,有助于全身气血循环通畅,尤其适合压力大、情绪不佳的人。晨起、睡前搓三分钟,还能改善乳腺增生。
把两只手搓热,然后搓两胁肋部。尽量从腋下开始搓到小腹两侧。手要搓热,动作要不缓不急,不要太用力。搓完会感觉温暖舒服。
2. 抓带脉带脉和肚脐平齐,象一条带子缠在腰间,是奇经八脉之一,是人体唯一横向的经脉,起总束诸脉的作用,带脉不通,全身经络都受影响。每天抓抓带脉,不但可以疏通腰腹的气血,还有助于排出宿便、排毒、减肥、调白带,可谓是一举多得。
捏住腰两侧的肉肉,用力向两外侧拉开,再松手。反复 200 次。如果一开始做不了那么多,可以先从 50 开始,循序渐进。
3. 推腹部腹部有脾经、胃经、肝经、任脉、带脉等经络循行,通过推腹可通经活络,祛除痰湿,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平时吃得多动得少、痰多、便秘的人一定要做这个动作,有「通而不虚」的效果。
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由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每次 5 分钟,早晚一次,站着、躺着都可以。如果发现有腹部阻滞点(也许是一个硬块,也许是一个痛点,也许是一个「水槽」,也许是一个「气团」),一定要把它推散揉开。
4. 拍打肘窝肘窝是一个经络密集的部分,分别有肺经、心包经和心经这三条经络通过,其中有个很重要的穴位:曲泽穴,它是心包经上的穴位,心包是包围着心脉,像城墙一样保护着心脏。拍打此处有助于心脉血流畅通,心脏血脉通了,也好像我们血液的源头有活水了。
屈肘时捏到一个大筋,它的内侧是曲泽穴,每天以自己能承受的力道两只手各拍打 5 分钟,记住一定要拍红。
5. 面部按摩刮痧脸色不好、面部有色斑、黑眼圈的一定要做啊,这个动作可以活经络、通血脉、排毒化瘀,让你成为一个容光焕发的女人。
刮痧或按摩可以按下面的方向:从下巴中心开始,向两边耳垂方向;以人中为中心,向耳窝方向;以脸颊以鼻子为中心,向耳朵方向横向刮;额头从眉毛向发际线方向。
刮痧要注意润滑,有专门的刮痧油,用椰子油亦可。刮痧板应该与脸部呈 90 度,力度一定要非常轻。刮痧或按摩前最好做一个深层面部清洁,这样能事半功倍。
坚持一段时间,身体通畅就可以进补了,根据你的体质进补吧。
6.排瘀疗法冬季是血液瘀堵的主要季节!根据体质不同,及时进行穴位的排瘀调理,疏通血液的循环畅通,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艾灸疗法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艾灸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在今年农历十一月多是三九灸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