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见过如此详细的艾灸养生秘方
不得不说,现在艾灸很火,真正进入了一个全民艾灸的时代,但关于艾灸操作方法不当的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你是一个艾灸小白还是老司机?你做得艾灸真的能治病吗?今天传艾学院整理了一些关于艾灸调理常用穴位的各方面干货内容。
艾灸命门穴:提高身体免疫力
命门穴,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及人体长寿穴位之一,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肚脐相平的区域。简单的说该穴位置就是在肚脐正对应的后背处。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
【穴位功效】灸此穴可增加体重、提高抗寒能力、促进细胞DNA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艾灸合谷穴:镇惊安神、调气镇痛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为什么叫合谷穴呢?就是因为它的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故名。
【穴位功效】合谷穴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
【定位取穴】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2掌骨中点,拇指侧。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施灸时,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一次,每次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艾灸涌泉穴:引火下行好养生
涌泉穴,在人体足底穴位,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竽各个方面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穴位功效】对此穴位经常艾灸,可以导引肾经虚火及上焦浊气下行,并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可以降血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肿的作用。
【定位取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
【施灸方法】手执艾条距离涌泉穴1.5-3厘米处艾灸,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施灸时间】每日一次,先左后右,每次灸3_15分钟。最好在勾晚临睡前灸,助于睡眠。
艾灸关元穴:治疗虚损,强壮身体
关元,经穴名。出自《灵枢·寒热病》。《图翼》说:此穴当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极,乃男子藏精,女子畜血之处。《扁鹊心书》说: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壮,久久不畏寒暑。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穴位功效】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仰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艾灸足三里:滋补身体壮身心
足三里是阳明胃经的合穴,为五俞穴之一,为全身最重要的强壮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证实,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率,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所以古人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
【穴位功效】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
【定位取穴】足三里穴位是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位置。我们在寻找穴时,可以以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当然,配合下图为更能让你找到这个穴位。
【施灸方法】距离足三里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微热舒适为度,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施灸时间】隔天施灸,每次10-20分钟左右
艾灸大椎穴:疏风散寒消疲劳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此穴
【穴位功效】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颈部下端,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时正坐低头,可见颈背都交界处椎骨有一高才并能随颈部左右摆动而转动者即是第7颈椎,其下为大椎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施灸时,被施灸者俯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隔日灸1次,每次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艾灸太冲穴:人体健康的总开关
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安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
【穴位功效】太冲穴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经常灸这个穴位的话,可以解毒养肝,行气解郁。对防治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都很有好处。
【定位取穴】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1、2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太冲穴。
【施灸方法】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艾灸三阴交:调理脏腑活经血
三阴交穴属足太阴脾穴,为足二阴经之交会,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主生殖的作用。
【穴位功效】经常进行三阴交艾灸可调理肝、睥、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取穴时,正坐屈膝成直角,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
【施灸方法】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施以温和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钟左右。
艾灸神阙穴:调气血和阴阳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
【穴位功效】在此穴施灸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可益气延年。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施灸方法】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或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灸处稍有红晕为度。
【施灸时间)每次3~5壮,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最好每晚9点钟灸之。
艾灸气海穴:调理冲任,益气补肾
气海名意指任脉水气在此吸热后气化胀散。本穴物质为石门穴传来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充盛的天部之气,本穴如同气之海洋,故名气海。气海穴属任脉经穴,为保健要穴,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称,是说气海穴有温养、强壮全身的作用.
【穴位功效】灸之能调整胃肠及肾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调理冲任及强壮作用。
【定位取穴】该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直线连结肚脐与耻骨上方,将其分为十等分,从肚脐3/10的位置,即为此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回旋灸。施灸时被施灸者平卧,施灸者站或坐于一旁,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隔日灸一次,每次灸10分钟左右,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7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