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处方:解表和中方

文 / 军芳话养生
2017-07-23 22:21
【组成】:外关穴、合谷穴、膻中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针灸处方:解表和中方

外关穴

外关穴为人体手少阳三焦经上的重要穴道。

【定位】: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功效】:联络气血,补阳益气。

【主治病症】:

治疗偏头痛、高热、神经性耳聋、肋间神经痛、落枕、急性腰扭伤、手指疼痛、肘臂屈伸不利、肩痛、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热病、胸胁痛等

【配伍】:

配太阳、率谷主治偏头痛;配足临泣治疗耳聋、目痛、颊肿、项强、肩痛;配后溪主治落枕;配阳池、中渚主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针灸处方:解表和中方

合谷穴

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直刺0.5—0.8寸。

针灸处方:解表和中方

膻中穴

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别名:元儿穴,胸堂穴,上气海穴,元见穴。

心包经之募穴,八会穴之气会。别名:元儿穴,胸堂穴,上气海穴,元见穴。

穴位配伍:

配曲池、合谷(泻法)治急性乳腺炎;

配内关、三阴交、巨阙、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堵塞;

配中脘、气海治呕吐反胃;

配天突治哮喘;

配乳根、合谷、三阴交、少泽、灸膻中治产后缺乳;

配肺俞、丰隆、内关治咳嗽痰喘;

配厥阴俞、内关治心悸、心烦、心痛。

针灸处方:解表和中方

中脘穴

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定位】: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或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寒则补之留针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功效】: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主治病症】:

胃脘痛,腹胀,呕吐,呃逆,翻胃,吞酸,纳呆,食不化,疳积,膨胀,黄疸,肠鸣,泄利,便秘,便血,胁下坚痛,虚劳吐血,哮喘,头痛,失眠,惊悸,怔忡,脏躁,癫狂,痫证,尸厥,惊风,产后血晕。

【配伍】:

配百会穴、足三里穴、神门穴治失眠、脏躁;配膻中穴、天突穴、丰隆穴治哮喘;配梁丘穴、下巨虚穴治急性胃肠炎;配肝俞穴、太冲穴、三阴交穴、公孙穴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配上脘穴、梁门穴(电针20分钟)治胆道蛔虫症;配阳池穴、胞门、子宫穴(针灸并用),治腰痛、痛经、月经不调(子宫不正);配气海穴、足三里穴、内关穴、百会穴治胃下垂。

针灸处方:解表和中方

足三里穴

【刺灸法】:针用泻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间断行针。脘腹部可用艾盒温灸。【功效】:解表散寒,理气和中。【主治】:用于外感风寒,内有气滞。症见恶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脉浮。主要治疗感冒,流感,对肠胃型感冒或素有脾胃气滞,或肝胃气滞而兼外感者为适。【加减】:恶寒身热重者加大椎;鼻塞流清涕加迎香穴;胸脘痞闷甚者加内关;腹胀便溏者加阴陵泉、天枢;肝气犯胃者加期门、阴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