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屏幕的程序员
产 哥 说
电脑屏幕全黑,没有一丝色彩。
刘彪靠耳朵听音,双手在键盘上不断敲击。作为视障工程师,这是他特殊的工作方式。
借助科技,他用十几年改变自己的命运,帮助1731万视障者“看见”数字世界。今天,我们给你带来这位特别“程序员”的故事。


照进一束光
两只眼睛都看不见,刘彪只能回家,在家呆了3年。收音机上听到的一个故事,打开了刘彪新世界的大门。“当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放,故事的主角也是一个盲人,他开发了一款电脑读屏软件,通过语音朗读屏幕信息,进行电脑操作提示。”原来,眼睛看不见,也可以搞编程!刘彪的心脏被瞬间击中,“就像是看见了一束光一样”。做编程的想法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当时,刘彪已经13岁,但被安排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如何使用盲杖、听声辨位等盲人生存的基本技能。有一次,盲校与武汉地质大学合办志愿者活动,一位志愿者送给刘彪一本《C语言程序设计》。这本大学里最基础的教材,成了刘彪往后成为视障程序员的开端。书是纸质版本的?自己又看不见,这可怎么办呢?当时的刘彪想到了一个办法:用磁带录教程。只有高中学历的母亲和当时才8岁的妹妹,则成了刘彪的好帮手。实际上,母亲一开始并不支持他学编程。“我妈当时就觉得,这个东西你看不懂,学这玩意儿也没啥意义。”直到后来,母亲念上一步,刘彪马上就能接出下一步,“她发现我说的跟书上讲的是一样的,才觉得我是真的看懂了。”之后,母亲不再发牢骚,而是更努力的念教材、录磁带,还用“念完就能看动画片”的方法刺激妹妹好好念教材。刘彪则边听边做盲文笔记,并在大脑里进行演算。不过,书有四五百页,家里只有五六盘磁带,想要一次性录完是不可能了。于是,刘彪与母亲定好计划:一天读8页,四五百页的书,一个暑假刚好读完。一个暑假下来,刘彪整理了370多页的盲文笔记,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与C语言有关的生僻词和知识点。
趟过现实的“坑”
理论和实践,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
直到18岁,刘彪才有了真正上机操作的机会:他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一个二手电脑,赛扬2.0,256M内存,花500块钱买的。”
在那个年代,电脑还属于影响学习的东西,刘彪的家庭条件算不上好,父母斥500块的“巨资”买这么一个“没啥实际用处,还会影响妹妹学习”的东西实在是下了很大决心。
而对于刘彪来说,有了电脑,终于可以折腾了!

找人在电脑城买了一个盗版的编程工具的光盘,刘彪就借助读屏软件开始了操作研究。但软件长什么样儿?从哪儿下载?怎么安装?装完以后代码怎么写?刘彪懵了!“当时基本一下课就研究,一天四五个小时,但天天都没有进展,搞得都要崩溃了。”就这样,前后差不多折腾了一个多月,刘彪才搞清楚那个编程工具是怎么用的。直到后来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习针灸推拿时,刘彪依然没有放弃对编程的学习和研究,甚至更加入迷:500块的二手电脑换成了2200块的上网本、一天四五个小时的研究也变成了十几个小时。更多研究时间,让他做出了几件“大事”:独自研发了一款PC端屏幕阅读软件,并搭建了一个视障资源网站,甚至还做了个面向视障人士的云端实验室,方便视障朋友在线交流编程……而谈起这些举动的初衷,刘彪表示:“最早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学。直到上大学后,我才能够稳定的上网,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编程,做一些工具、教程帮助更多视障人士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就这样,刘彪找到一群和自己一样喜欢编程的视障者,搭建了一支线上团队,开始在“云端”搞事。一开始,大家只能通过QQ群进行交流。后来,在团队成员的一起努力下,一个包含编程资料、编程教程、按摩教程、软件使用、分享论坛等诸多功能网站“新翼天空”诞生。而实际上,这个网站的搭建也实属不易。当时,刘彪他们还只是个学生,也没多少钱,只能买便宜的服务器。“所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买来的服务器非常不稳定,问题非常多;也有被骗过,过一段时间就访问不了了。”基本上,做网站会遇到的一些坑,刘彪他们全碰见了。而且,由于看不见,网站的视觉效果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排版,很多都是变形的,看着很不正常,也很不舒服;后面也是慢慢摸索去调整,虽然不能做得很酷炫,但起码看上去是正常的。”
铺设网上“盲道”
视障人士的世界只有黑色?
其实,他们心中的世界和我们一样,充满色彩。比如郑锐,他从小就被诊断为牵牛花综合症,从小右眼看不见,左眼只有一点点光感,虽然无法辨别方向、大小、和颜色,但这并不妨碍他画出“多彩”的世界。“黑暗之彩”盲胞绘画展上,许多像郑锐一样的视障者,使用手机QQ对着绘画颜料包装的文字“扫一扫”,就能知道颜料的相关信息,随后通过触摸画布和颜料的纹理来作画。这个活动由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深圳市盲人协会等公益组织联合腾讯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