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屏幕的程序员

文 / 产业互联网发展
2021-04-09 18:13

产 哥 说

电脑屏幕全黑,没有一丝色彩。

刘彪靠耳朵听音,双手在键盘上不断敲击。作为视障工程师,这是他特殊的工作方式。

借助科技,他用十几年改变自己的命运,帮助1731万视障者“看见”数字世界。今天,我们给你带来这位特别“程序员”的故事。

还从未看见过世界的绚丽,刘彪就意外地走进了黑暗。晚上出去玩儿,别的小朋友都跑来跑去,他必须站在路灯下才能看清楚。从记事起,他的左眼完全看不到,右眼只有0.5的视力。上小学后,他的视力突然下降,以前还能勉强用一用的右眼也看不见了。但他的成长却出乎家人的意料:他成为了一个程序员,个看不见屏幕的程序员。工作时,他的电脑屏幕全黑。他靠耳朵,听读屏软件朗读出的界面内容进行操作,检测app中的功能是否能被视障者顺畅使用。他付出十几年努力,用科技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帮助更多和自己一样的视障人士。如今,他用科技为1731万视障者带去希望,帮助他们用另一种方式“看见”世界的色彩。刘彪(左一)无法看见,只能听耳机的读屏声音来操作电脑

照进一束光

两只眼睛都看不见,刘彪只能回家,在家呆了3年。
收音机上听到的一个故事,打开了刘彪新世界的大门。“当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放,故事的主角也是一个盲人,他开发了一款电脑读屏软件,通过语音朗读屏幕信息,进行电脑操作提示。”原来,眼睛看不见,也可以搞编程!刘彪的心脏被瞬间击中,“就像是看见了一束光一样”。做编程的想法开始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刘彪的眼睛,只有微弱的光感2002年,刘彪被送去了武汉的一所盲校,与编程的一线情缘也正式开始。
当时,刘彪已经13岁,但被安排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如何使用盲杖、听声辨位等盲人生存的基本技能。有一次,盲校与武汉地质大学合办志愿者活动,一位志愿者送给刘彪一本《C语言程序设计》。这本大学里最基础的教材,成了刘彪往后成为视障程序员的开端。书是纸质版本的?自己又看不见,这可怎么办呢?当时的刘彪想到了一个办法:用磁带录教程。只有高中学历的母亲和当时才8岁的妹妹,则成了刘彪的好帮手。实际上,母亲一开始并不支持他学编程。“我妈当时就觉得,这个东西你看不懂,学这玩意儿也没啥意义。”直到后来,母亲念上一步,刘彪马上就能接出下一步,“她发现我说的跟书上讲的是一样的,才觉得我是真的看懂了。”之后,母亲不再发牢骚,而是更努力的念教材、录磁带,还用“念完就能看动画片”的方法刺激妹妹好好念教材。刘彪则边听边做盲文笔记,并在大脑里进行演算。不过,书有四五百页,家里只有五六盘磁带,想要一次性录完是不可能了。于是,刘彪与母亲定好计划:一天读8页,四五百页的书,一个暑假刚好读完。一个暑假下来,刘彪整理了370多页的盲文笔记,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与C语言有关的生僻词和知识点。

趟过现实的“坑”

理论和实践,往往有着巨大的差距。

直到18岁,刘彪才有了真正上机操作的机会:他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一个二手电脑,赛扬2.0,256M内存,花500块钱买的。”

在那个年代,电脑还属于影响学习的东西,刘彪的家庭条件算不上好,父母斥500块的“巨资”买这么一个“没啥实际用处,还会影响妹妹学习”的东西实在是下了很大决心。

而对于刘彪来说,有了电脑,终于可以折腾了!

电脑、手机和盲杖,是刘彪生活中离不开的三件工具

找人在电脑城买了一个盗版的编程工具的光盘,刘彪就借助读屏软件开始了操作研究。但软件长什么样儿?从哪儿下载?怎么安装?装完以后代码怎么写?刘彪懵了!“当时基本一下课就研究,一天四五个小时,但天天都没有进展,搞得都要崩溃了。”就这样,前后差不多折腾了一个多月,刘彪才搞清楚那个编程工具是怎么用的。直到后来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习针灸推拿时,刘彪依然没有放弃对编程的学习和研究,甚至更加入迷:500块的二手电脑换成了2200块的上网本、一天四五个小时的研究也变成了十几个小时。更多研究时间,让他做出了几件“大事”:独自研发了一款PC端屏幕阅读软件,并搭建了一个视障资源网站,甚至还做了个面向视障人士的云端实验室,方便视障朋友在线交流编程……而谈起这些举动的初衷,刘彪表示:“最早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学。直到上大学后,我才能够稳定的上网,在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交流编程,做一些工具、教程帮助更多视障人士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就这样,刘彪找到一群和自己一样喜欢编程的视障者,搭建了一支线上团队,开始在“云端”搞事。一开始,大家只能通过QQ群进行交流。后来,在团队成员的一起努力下,一个包含编程资料、编程教程、按摩教程、软件使用、分享论坛等诸多功能网站“新翼天空”诞生。而实际上,这个网站的搭建也实属不易。当时,刘彪他们还只是个学生,也没多少钱,只能买便宜的服务器。“所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买来的服务器非常不稳定,问题非常多;也有被骗过,过一段时间就访问不了了。”基本上,做网站会遇到的一些坑,刘彪他们全碰见了。而且,由于看不见,网站的视觉效果也存在很大问题。“比如排版,很多都是变形的,看着很不正常,也很不舒服;后面也是慢慢摸索去调整,虽然不能做得很酷炫,但起码看上去是正常的。”

铺设网上“盲道”


视障人士的世界只有黑色?
其实,他们心中的世界和我们一样,充满色彩。比如郑锐,他从小就被诊断为牵牛花综合症,从小右眼看不见,左眼只有一点点光感,虽然无法辨别方向、大小、和颜色,但这并不妨碍他画出“多彩”的世界。“黑暗之彩”盲胞绘画展上,许多像郑锐一样的视障者,使用手机QQ对着绘画颜料包装的文字“扫一扫”,就能知道颜料的相关信息,随后通过触摸画布和颜料的纹理来作画。这个活动由信息无障碍研究会、深圳市盲人协会等公益组织联合腾讯举办。“黑暗之彩”盲胞绘画展上,视障朋友展示自己的画作2014年,刘彪加入信息无障碍研究会,作为信息无障碍工程师对各大互联网产品进行信息无障碍测试,帮助60多款互联网产品实现了信息无障碍的优化。他的工作就像在网上铺设“盲道”,极大方便视障者们的工作和生活,帮助他们体验这个世界的多姿多彩。刘彪的工位背后,写着“让每个人都能通过科技,平等享受现代文明”刘彪在针对手机QQ进行无障碍测试时发现:作为当时最火爆的聊天软件,QQ上的表情功能非常受欢迎,但对于视障人士来说,这却成为了难题。“表情和图片是无法通过读屏软件读出的,所以,当收到朋友发来的表情时,我们这些视障人士该怎么回复呢?回复不了,因为很可能会错意。”于是,刘彪向腾讯提出,是否可以让“表情”能被读屏软件“读”出来,支持无障碍。在刘彪、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腾讯工程师们的共同推进下,2016年,“表情”功能的读屏适配优化终于上线。这之后,视障人士不仅能知道别人发的表情是什么,也能回表情。在“读表情”之外,QQ还做了一项重要的无障碍优化。比如有人发来一个带有文字的截图,QQ就能将截图中的文字提取出来,再通过读屏软件读出来。这背后是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在QQ空间,分享图片是热潮。AI图像识别技术能详细描述图片信息,除此之外,还能借助OCR功能进行产品包装、保质期之类的识别。这项OCR技术来源于腾讯优图实验室。从2015年到2021年,腾讯优图实验室的OCR技术总共经历了三次大升级、几十次小升级,从解决单点技术问题,进化到解决多行业、多场景的智慧识别。腾讯优图实验室的工程师改进OCR技术目前基于优图实验室的腾讯云OCR支持十几种语种,包括英语、中文、日文、韩文等等。从最早期的水平检测,到现在任意方向、角度的文本都可以提取出来。从2021年开始,腾讯优图的工程师们还将加入更多NLP(自然语言理解)能力,帮助OCR在更多的场景下使用。比如票据报销、病例报告、保险核保等等。
刘彪用手机QQ的OCR功能,识别想要购买的牛奶7年时间里,刘彪为腾讯旗下的互联网产品提供信息无障碍测试和参考解决方案,累计提供了上万个改进点,帮助QQ、QQ空间、微信等众多产品开展信息无障碍化改造,使产品体验得到进一步提升。软件的升级迭代是无尽的,因此,互联网产品的无障碍改造也是一件永无止境的事情。刘彪所做的,就是让包括视障人群在内的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科技文明带来的便利,让任何人在任何场景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和使用信息。这正是他想看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