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体痹”及相应针刺法

文 / 老徐养生健康汇
2021-01-28 18:14

虽然针灸疗法发展了几千年,但《黄帝内经》中论述的“五体痹”及其相应针刺法仍然在临床中有重要指导意义。

五体痹即皮痹、肌痹、脉痹、筋痹和骨痹五种以人体组织部位的痹症,是用于指导临床的一种定位诊断法。我们常说的“风寒湿三邪杂至而为痹”其实是一种病因或定性诊断。

一、皮痹

因:风寒湿热邪气侵袭皮肤。

症:皮肤麻木不仁、发冷、发紧发硬。

刺:浅刺法,刺皮之法,无伤及肉,如半刺、毛刺等。

二、脉痹

因:风寒湿热邪气侵袭脉络,脉络瘀阻。

症:皮肤暗紫、麻木不仁、肢体疼痛、心悸胸闷、脉细弱或无脉。

刺:刺脉络出其血、豹文刺法、赞刺法等。

三、肌痹

因:风寒湿热邪气侵袭,痹阻于肌肉之间。

症:肌肉酸楚疼痛,僵硬或痿软无力。

刺:刺在肌肉,如浮刺法、分刺法、合谷刺法。

四、筋痹

因:风寒湿热邪气侵袭痹阻于经筋。

症:经筋失养,筋肉拘挛,关节不利。

刺:针刺在筋,无伤骨骼、血脉,如关刺法、恢刺法。

五、骨痹

因:邪气侵袭,痹阻于骨骼。

症:骨节酸痛、沉重无力,甚则关节变形。

刺:针刺在骨(表面或附近),无伤及筋,如短刺法、输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