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资料:针灸学-毫针刺法
2020年医疗卫生人才招聘备考敲响了战鼓,中公青海卫生人才网为大家准备了2020医疗招聘考试中医学资料,各位准备报考2020年医院招聘考试的小伙伴们赶快练习起来吧!更多备考资料及招聘信息欢迎持续关注中公卫生人才网!
一、进针方法
1.指切进针法:用押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于腧穴位置的旁边,刺手持针,紧贴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本法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用押手拇、食二指持捏无菌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皮位置,刺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本法用于长针的进针。
3.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二指将待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刺手持针,使针从押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本法主要用在皮肤松弛部位腧穴的进针。
4.提捏进针法:用押手拇、食二指将欲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使针刺入。本法主要用在皮肉浅薄部位腧穴的进针,如印堂穴。
5.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震颤法、飞法
二、针刺补泻
1.捻转补泻: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较短,拇指向前而食指向后,称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较长,拇指向后而食指向前,称为泻法。
2.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的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称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的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称为泻法。
3.平补平泻:进针得气之后,施行均匀的提插、捻转手法。
三、针刺异常情况
1.晕针: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来,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予温开水或糖水。重者针刺人中或灸百会、关元等穴,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还应配合其他治疗或急救。
2.滞针:若患者精神紧张导致,则延长留针时长或在腧穴附近循按,或附近再刺一针。若医师行针不当导致,则反方向将针捻回,并刮柄、弹柄,使缠绕之肌纤维回释。
3.弯针:停止提插、捻转等手法。切忌强行拔针,防止将针折断,留在体内。针柄轻微弯曲者,慢慢将针起出。弯曲角度过大者,应该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由病人移动体位而致者,先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再把针缓缓起出。
4.断针:嘱患者切勿变换原有体位。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可以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略凹陷,左手下压针孔两旁,让断针暴露,右手用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要用X线定位,手术取出。
5.血肿:小血肿不需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大血肿先冷敷,再热敷。
四、针刺注意事项
1.饥饿、疲劳或精神过于紧张者,不宜立刻针刺。
2.年老体弱、针刺耐受程度差以及初次针刺者,取卧位,不宜强刺激。
3.妇女经期,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通经活血的穴位慎针(调经除外)。
4.怀孕后不宜针刺腹部、腰骶部腧穴。怀孕期禁刺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腧穴。怀孕期不宜使用强刺激的手法。习惯性流产者慎用针刺。
5.针刺眼区的睛明、承泣、上明、球后等腧穴,应该缓慢进针,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血。
6.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适宜针刺。
7.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者肿瘤的部位,不适宜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