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中医是如何用针灸治疗痔疮的?这些穴位不妨了解一下

文 / 金兰中医学社
2020-01-16 16:09

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职业方式改变,越来越来的人患上了难以启齿的肛肠疾病—痔疮。这种疾病的发生大多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也有少数由于先天肛门静脉壁发育不良而不能耐受压力的原因。因为人们长期站立或长时间伏案工作,又或有着不良的排便习惯,比如上厕所时阅读报纸、玩手机,在无形之中增加的排便时间,腹腔压力作用于直肠静脉丛,使得血液运行不畅,而导致静脉扩张、曲张,从而形成痔。

痔疮是个十分痛苦又尴尬不方便的疾病,常见的治疗方式是早期通过外用药物,塞肛,挑刺的方法,晚期或者肿物较大的时候采用手术治疗,在治疗后恢复的几天痛苦异常,甚至因为很多人因为排便疼痛,下意识不愿意排便,造成大便秘结的情况。平常痔疮的发作常常会有疼痛、便血、肛门瘙痒、黏液分泌、肿物脱出等等。

中医治疗或许也有很多人知道,但是中医针灸辅助治疗痔疮,可能大多数就不太了解。其实传统医学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针灸治疗痔疾病的文献记载,现在很多的穴位治疗仍有明显的功效。晋代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记载“痔痛攒竹主之 ”攒竹位于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载“下血不止及肠风脏毒灸命门”,同时《古今医统》也有相关的记载“五种痔瘘灸命门七壮,再脊中与脐相对”。这样说明了一个现象,通过艾灸治疗痔疮,不是只有对准肛门才会有疗效,选择命门穴位,也会有明显的疗效,曾有病人灸命门之穴和双肾区,三次后排便时血迹明显减少。命门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直刺0.5-1寸,除有益于痔疮外,还能够治疗虚损腰痛,遗尿,泄泻等,有固本培元、强健腰膝的功能。

《千金翼方》记载“五痔,刺长强三分”,同时《类经图翼》有相同的记载“五痔便血灸长强”。长强这个穴位治疗痔疮可能我们比较容易理解,因为长强位于督脉,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针刺时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5-1寸。如果才有灸法时,艾炷灸3-7壮,或者艾条灸5-15分钟。它的主要功效痔疮、痢疾、精神分裂症和前列腺炎等等。

另外还有许多的常用取穴,例如针刺承山穴、白环俞等有镇痛消炎止血的功效。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中药腧穴之一,位于小腿腓肠肌肌腹下的尖角凹陷处,主要功效除小腿转筋之外,便秘、脱肛、痔疮等效果甚佳。同时白环俞同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区,横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1.5寸,当我们直刺1-1.5寸时,可治疗痔疮、遗尿、遗精、月经不调、带下、疝气、腰骶痛等疾病。早期痔疮通过以上针刺辅助治疗,加上纠正生活方式和改善饮食习惯,中医针灸治疗痔疮疾病有着良好的效果。

当人们患上痔疮以后,会又尴尬又难受,但是很多人都想既不打针也不吃药,那就只能靠针灸了,而这些穴位刚好派上了用场。而且这些穴位用来调理痔疮,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可谓是“道经千载更光辉”啊!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原创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徐长青,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