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的十全大补方,看看金针王乐亭怎么用针代药!

文 / 国医视野
2019-12-01 16:09

中医方剂中有一剂十全大补汤,由八珍汤加黄芪、肉桂组成,具有温补气血的作用,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喘嗽、遗精失血、妇女崩漏、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疮疡不敛等证。是临床应用很广泛的方子,其实,大家知道吗?针灸中也有一个十全大补方,针灸的十全大补方是当初金针王乐亭教授选用适当的穴位,组成疗效相似的针灸处方,特别适用于治疗虚损病症。

由哪些穴位组成呢?

十全大补方由章门、曲池、内关、合谷、中脘、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组成。它同样具有助阳补气,养血疏肝,健脾益胃,疏通经脉的作用。善治脾胃虚弱,面色苍白,语言轻微,四肢无力,脉象虚弱及一切阳气虚弱证。临床常用来治疗久病体羸,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血枯经闭等疾病。

为什么呢?

很多人都认为针灸扎多了会伤元气,认为针刺泻,艾灸补,那为什么还会有十全大补方这种针刺配方呢?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乃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其中脾主升清而主腐熟,胃主降浊而善纳百谷。胃纳脾化而能够吸收营养,生化气血,滋补周身。

从组方配伍来看,十全大补方是在临床常用的“五数穴”的基础上再加上脾之募章门、胃之募中脘、小肠之募关元,以及肝之原穴太冲。所以具有补气血,健脾胃,养心气,滋肝肾,通经活络的作用。

穴药对应:

方中章门能补五脏,安精神,开心益智,消胀化食,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人参;

曲池主中风寒痹筋挛,妇女血闭,专搜血中之风,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川芎;

内关降胸胁之逆气,行气血,止心下结痛,除烦满,健脾利湿,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茯苓;

合谷主卫气不足,疏通经络,入太阴止汗、发汗,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黄芪;

中脘主五脏六腑,坚筋骨,长肌肉,增气血,调阴阳,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甘草;

关元主理胞宫,逐瘀血,生新血,填骨髓,长肌肉,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地黄;

阳陵泉主上气咳逆,补中益气,祛风寒湿痹,舒筋利节,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肉桂;

足三里祛风寒湿痹,能升能降,止汗除热,健脾消食,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白术;

三阴交主妇人经血不调,生血养血,止咳逆上气,为足三阴所会,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当归;

太冲主邪气伤阴,止腹痛,行血痹,除坚积,入厥阴、少阴,治阴虚小便不利,相当于十全大补方中的芍药。

有歌诀为证:

章门参、三里术,内关相当茯苓逐;

中脘甘、阴交归,曲池如同川芎追;

太冲芍、关元地,合谷犹如黄芪备;

最后阳陵肉桂俱,十全大补功效聚。

所以说,针灸的十全大补方系用针刺穴位仿中药性能而组方,实属绝妙。这也充分说明王老等老一辈针灸人对于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视和灵活应用,非常值得我们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