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认可的“中医学”其实是针灸,针灸学有望提升为一级学科

文 / 天津频道
2019-11-26 00:52
国际认可度最高的“中医学”其实是针灸。墙内开花墙外香,倘若不从制度上保护和发展针灸,优质的针灸师必将大规模外流,这对广义上的中医学的发展又是严重不利的。为此,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吴焕淦,全国政协委员马骏,卢传坚等20余位委员联名提案,将针灸学提升为一级学科,提高针灸学的国内外竞争实力。

针灸思维与狭义上的“中医学”存在许多不同,被设置为“二级学科”,导致了教学、科研、临床上的诸多困境——针灸学被设置为在1983年颁布试行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针灸学作为中医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但针灸基础理论与侠义的“中医学”显著不同,完全应该独立成为一级学科。

从基础理论来看,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当然也是针灸学最根本的理论基础,但针灸学最直接的理论核心却是经络腧穴理论,经络具有概括性、抽象性、逻辑系统性等理论的特征,是完整的理论体系。

腧穴是针灸学中独有的概念之一,针灸的各种手法和治疗手段是通过刺激经络以及经络上的腧穴,来调整人体自身机能,达到防病抗病的效果,这与其他学科的药物治疗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

针灸虽与中医其他二级学科一样循遵辨证论治原则,但针灸在辨证时侧重辨别疾病部位,尤其要辨别疾病所在部位的经络及腧穴,为辨证取穴提供依据;同时还有符合自身治疗规律的“对症治疗”方式,即是针对患者出现的最主要的症状来选取穴治疗,而如今的中医学临床多侧重脏腑辨证,使用伤寒六经辨证的中医也在逐步减少和消亡,使用真正的“经络辨证”去组织方剂的中医更是寥寥可数,这都进一步导致了中医学尤其是中医内科学与针灸学的分化加剧。

理论根基不同,治疗方法各异,而国际认可度最高的“中医学”恰恰就是针灸。墙内开花墙外香,倘若不从制度上保护和发展针灸,优质的针灸师必将大规模外流,这对广义上的中医学的发展又是严重不利的。

天津的权威媒体《今晚报》报道过的的刘杰医师,在美国纽约参加世界医学临床大会期间,救治了脑栓塞病63人,各种瘫痪的病人196人,以针灸的神奇征服了国外专家。。

这方面,天津针灸医师刘杰博士已经用众多成功案例证明针灸的伟大。他在美国参加世界医学临床大会期间,就治愈了脑栓塞病人63人,在世界性难以攻克的聋哑病人失明病人,各种瘫痪的病人196人。

很多外国首脑和皇室成员也接受针灸的治疗。

刘杰博士与英国前首相卡梅隆

刘杰博士与英国前首相卡梅隆

他认为,中医向以无副作用而著称于世,属于中医外治的针灸则最大的发挥了这一优势。在西方医学所能了解的范围内,承认作为外治法的针灸,是通过外界一种正确的、适当的刺激,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促使人体内的器官组织进行自身调节,恢复它们自身的功能,回到原来的健康状态。

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几个甚至十几个大的系统构成的。每个系统通过经络在人体内部都联系着重要的内脏器官,经络在外部的体表上则有着自己特定的路线。内部的器官和外部的经络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内部的某个器官状况有了变化,肯定会影响到体表经络的状况;反过来说,如果体表的经络受到损伤,也会间接影响到内部器官。这也正是针灸学中穴位按压诊断的原理。针灸就是通过刺激调节相应的体表经络,从而对内部器官产生良好的、有效的影响,使人体内部外部的功能都恢复正常。

古人云“

一针二灸三服药

。”,针灸其实是超越狭义“中医学”服药的独立学科,将针灸学的二级学科地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其国内外发展的要求。由于学科地位的制约,针灸的临床治疗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同时,针灸是中医药国际化的排头兵,已在183个国家得到应用,需要恰当的学科位置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提案建议,教育部门应尽快将针灸学提升为一级学科,从深度和广度上细化针灸学教学和研究的内容,丰富和发展针灸学。由科技部牵头推动组织我国主导的国际针灸大科学计划,保持我国作为针灸发源地、针灸教育与研究大国的主导和领跑地位;加大对针灸国际国内标准研制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针灸国际交流和国际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维护我国在针灸领域的国际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