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的好办法——节气针灸

文 / 家庭中医药
2017-07-07 12:01

中国传统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可以有效地反映出自然界气象、物候的变化,而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季节、气象、物候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防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俗话说:“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可见,在三伏天这个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应用针灸防病、治病在民间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自然界以及人体的阳气在夏季时是一年中最旺盛的,所以这时尤其适宜治疗虚损、寒凝类的疾病。

除了广为人知的“三伏贴”贴敷治疗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夏至或三伏实施针灸治疗,节气针灸包括扎针、拔罐、艾灸等,这些方法都能通过穴位治疗,激发人体经气,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病症、体质的不同,在以上方法中选择1 ~ 2种使用。夏至、三伏时节适合以节气针灸治疗的疾病有以下几类。

慢性反复发作的肺系疾病

在夏季节气针灸的适应症中,最常见的就是慢性反复发作的肺系疾病了,如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咽部感觉异常等。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肺系疾病往往都是因为肺脏正气受损导致的。如很多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就是因为在夏日贪凉,感受了寒邪,导致病邪伏于体内成为伏邪,等到冬季遇寒,外邪一旦引动体内的伏邪,就会发病。

治疗时常针刺定喘穴、风门穴、膻中穴、足三里穴等腧穴,艾灸肺俞穴、气海穴补益正气。

寒湿导致的肢体疾病

一些寒湿导致的肢体疾病也可以在此时进行节气针灸,如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慢性颈肩腰背疼痛、四肢麻木等。风湿类疾病往往缠绵难愈,遇寒遇湿发作。

中医认为肾主骨、主水,治疗时可艾灸肾俞穴,或在病痛局部艾灸驱寒,针刺阴陵泉穴、三阴交穴、委中穴及其他局部腧穴疏经通络。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也可进行节气针灸。

中医认为这类疾病多与脾胃有关,如慢性腹泻患者,如果食冷加重,就是脾阳虚弱的表现。

所以治疗取穴时多以脾、胃经的腧穴为主,针刺足三里穴、中脘穴、天枢穴等腧穴,辅以艾灸气海穴、关元穴等腧穴,达到补气健体的目的。

小儿疾病

小儿为稚阳之体,夏日容易感受暑湿之邪,出现脾胃气机失调,继而出现各种小儿疾病,如小儿体虚、经常感冒咳嗽、小儿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疳积)、遗尿、慢性泄泻等。

三伏节气针灸疗法顺应节气时令,对小儿疾病效果尤为明显。

其他疾病

其他疾病如素体阳虚、四肢冰冷、畏寒怕风、夜尿频频等病症,秋冬发作或秋冬加重的皮肤病如冻疮、寒冷性多形红斑、慢性荨麻疹,免疫功能低下等疾病也可以尝试节气针灸。

阳虚、寒凝类疾病,可以艾灸肾俞穴、腰阳关穴等腧穴,在最热的节气时治疗,顺应天时可以达到更好的温煦作用,也可以配合针刺温阳散寒,振奋自身阳气,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

节气针灸的禁忌症

妇女妊娠期、结核病、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支气管扩张咳血期不宜进行夏至节气针灸。糖尿病人、皮肤破损或瘢痕、对敷贴药物极度敏感的特殊体质患者,不适宜敷贴治疗,但可以选择针法或灸法治疗。

夏季节气针灸治疗之后,在其他节气,特别是四季变化明显的春分、秋分、冬至节气也都可以进行相应疾病的针灸、拔罐、艾灸、穴位贴敷治疗,达到养生保健、治病防病的作用。

作者介绍

郑入文,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12年,在针灸、中药结合治疗各种痛证、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身心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曾主编出版了《图解妇科病简易经络治疗》,参与编写并出版了《针灸治疗失眠》《针灸临证备查》。

出诊信息

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针灸科

时间:周一、三、五全天,周日上午。

三伏

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日为末伏。

2017三伏

—共40天 —

2017初伏开始时间:2017年7月12日

2017中伏开始时间:2017年7月22日

2017末伏开始时间:2017年8月11日

2017年三伏天一共持续40天,从2017年7月12日开始到8月20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