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医 | 王致效:笑谈本草、脉学、针灸入门之径

文 / 中医家
2019-04-18 12:01

访谈嘉宾


发现中医 | 王致效:笑谈本草、脉学、针灸入门之径


王致效,四代中医世家子弟,副主任医师,中医实战派,用铁血捍卫中医的铁杆中医;曾在炎黄国医馆和太医馆行医,期间得到多位国字头名老中医的耳提面命和言传身教;怀揣中医理想,向孔圣人看齐,欲培养3000名合格中医,72名优秀中医,为中医传播和发展立心。


王致效老师将于4月24日晚上8点,为大家讲授感冒的辨证治疗公开课,具体听课方式请点击查看《实战中医教你治感冒:一剂知,二剂已》「链接」

引 言

起自家传,入门本草。刻苦练习针灸,悉心品察中药。中医家记者对话笑谈中医王致效,笑谈本草、脉学、针灸入门之径。


-- 对 话 --

中医家记者:

王老师,听说您是从《本草纲目》入门中医的,但是很多人在背陈修园《医学三字经》的时候,看到上面说《本草纲目》杂收诸说,反乱《神农本草经》的主旨,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您讲课的时候说《本草纲目》是一本必读书,那能不能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必读主要是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王致效:

这个问题其实特别难回答,因为陈修园是我偶像,李时珍也是我偶像,如果实在要答,我是这样想的,一定要结合着时代的变迁,辨证地来看,这个问题绝对不是说到底这两本书谁好谁坏的事,它们没有什么好坏之分。我想把您的这两个问题颠倒一下,先说一下《本草纲目》的好处是什么。

《本草纲目》五大好处

咱们中医圈子里面在历史上本草著作很多,但是能称得上著名的很少。这个著名是有标志性的,比如第一本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比如第一本政府出版的药典《唐本草》,《本草纲目》这本书也有标志性,它是在中国历史上是最广博的本草著作,而且从《本草纲目》开始,对药物进行了一个非常正规的分类,有纲有目,而不是像以前的本草写得比较乱,什么植物、动物混着编的,在《本草纲目》里分得很清楚。有植物、动物、水、火、金属等,其中比如植物还分成草本、木本、藤本、花类、根类等,动物分成鳞类、介类、禽类、畜类等。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给大家做一个归类总结,这样便于大家去看。

01

各个层次都有收获

我在这儿想说《本草纲目》的几个特点,第一个就是《本草纲目》其实适应各个层次的人看,尤其是中医小白,可以先从里面找一些感兴趣的东西来看。《本草纲目》写了白菜可以治什么病,萝卜可以治什么病,土豆、山药可以治什么病,苹果、梨、橙子这些可以治什么病,这是咱们平时最常接触的蔬菜瓜果。里面还讲大米有什么特点、分几类,白面又怎么样养人,然后醋分几类、酒分几类,每一类又治什么等等。所以这个针对小白,其实是非常好的提升兴趣的书籍。

针对已经学习中医,真正在临床上搞中医的人,经常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需要掉过头来从古人的书上去找答案,真正的中医大师可以在《本草纲目》里总结升华出来一些新的东西。所以《本草纲目》适合各个中医层次的人来看,包括小白、初学者和大成者。

02

内容丰富,博采众长

第二个,我再想提的一个就是,《本草纲目》非常符合医圣张仲景对我们的要求。仲景对我们的要求是什么?他在《伤寒论·序》里面提出来了四个字——博采众长,《本草纲目》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符合仲景说的博采众长。为什么要博采众长呢?就像过去说的“穷养儿子富养女儿”一个道理,你让孩子什么都见过,什么都不好奇,反而对这个孩子成长有利。博采众长之后,咱们中医还有一句话,叫由博反约,后面跟一句叫化繁入简,然后还有一句话是什么呢?叫寻求共性。也就是说,表面上看咱们虽然是博,但实际上要从博入约,要从繁入简,最终还要抓住共性的东西,这个才是中医从《本草纲目》里面真正要吸取的东西。

03

开阔眼界

我们每个人接触的中药很有限,但是你读《本草纲目》之后会发现原来各种各样的东西入药都是物性使然,天人合一,交通天地。所以读《本草纲目》最大的收获,这也是我们下面要说的第三个特点,读《本草纲目》最大的收获是把眼界和心胸全部打开了。也就是说,我们在读完《本草纲目》之后,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入药的,比如最简单的,水有什么雨水、泉水、河水等等,引入到一个真正的中医的灵魂所在,叫物性使然、物尽其用。

04

保存亡佚典籍

《本草纲目》最后一个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知道,咱们国家历史上出现过比较多次的战争、瘟疫,或者是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等等,导致很多典籍亡佚了。李时珍当时为了编《本草纲目》专门进了宫廷去当御医,看到了很多民间看不到的书,并且辛辛苦苦地把它们完整记录到书里,所以《本草纲目》里面包含了很多到现在为止已经亡佚的书。这个书是我们从来都没见过的,在《本草纲目》里很好的保留下来了,所以这是《本草纲目》很大的贡献,也是它的特点。

四大病因,永远不变的是变

大概说了《本草纲目》的特点,然后我们掉过头来再看陈修园对《本草纲目》的一个评论,可能就好理解了。我们这么说,从《神农本草经》到明朝的《本草纲目》的时代,跨越了至少一千几百年,我们的社会、天气等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在变,病种在变,包括中医讲四大病因——六淫、七情、饮食、三劳,其实在历史的变革中,这些东西都在变。

最简单的,六淫在变。比如说地球变暖,大家可能也有感觉,前十几年我们不管在哪个城市住,冬天很冷,而现在冬天就比较暖和了。

七情,大家觉不觉得也在变?古人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的烦忧。我们不说古人,就说倒退三四十年,会像现在一样?从上幼儿园开始小孩就要不停的去写作业,强迫他去认字,学各种各样的知识,反而把他童真给泯灭了,然后家长也会很累,每天第一件事看看班级群,有没有什么事儿?老师留作业了还是老师明天要干什么?家长要配合老师拍个什么小视频传到网上去?还是要配合老师拍一个什么到哪哪去答题,最后拍个截图。这只是幼儿园,上小学会更累,而且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班等等,一直到初中高中。 我们就通过这一件事,大家能感觉到所有人的情绪在变得很烦躁。

饮食呢?在《神农本草经》时代,能吃上大米白面的不多。别说那个时候了,就是在80年代初的时候,你也得有两本粮票,然后才能吃到细粮,而且是有供应斤数限制的。那个时候吃肉是很少的,现在吃肉很普遍了。那个时候咱们不管在哪,只能吃到当地产的季节性水果,比如夏天吃西瓜,然后冬天可能就吃点储存的苹果。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呢?只要我想吃,只要我兜里的银子够用,我冬天可以吃西瓜,冬天也可以吃荔枝,吃反季节的,还有长途运输的,包括转基因的等等。所以饮食也在变。

最后,我们说三劳。所谓的三劳,一个是指的房劳,就是性生活,一个指的是体劳,就是体力劳作,还有一个指的是精神劳累,也就是说所谓的脑力劳动。古人很讲究不要过劳,白天出去种地,晚上回来唱点小酒,炒两个菜,然后跟家人聊聊天,天黑了就睡觉,很简单。但是现在就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变,纵观历史,从古到今,特别在咱们现在这样的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个过劳是非常突出的。

《本草纲目》是《神农本草经》有益补充

所以我们这会儿再看,其实适合当年的《神农本草经》的,拿到今天未必就一定适合。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面对SARS的时候,谁能从《伤寒论》、《神农本草经》中找出一个方子或者一个药治疗?没有。一定是要创新,所以中医走到今天其实都是在创新,那么调过头来就可以说,《本草纲目》是《神农本草经》有益的一个补充。

当然,我们不能说里面的补充百分之百都是正确的,但至少说它是非常好的一个升级,也就是特别完美的一个补丁,windows xp系统虽然好,但是也要定期更新补丁,否则这个系统就会漏洞百出。《神农本草经》作为曾经的经典,为什么不允许大家去补充,让它得到更好的升华呢?所以说句实话,陈修园虽然是我偶像,但是他说的并不是太公正,古代的东西并不是说不好,而是说它也一定要变。

我们再举个最简单例子,古代最早有文字的时候是甲骨文,写甲骨文的时候一定要找到龟板,或者动物的骨头,还必须要有刻刀,才能往上刻。可能咱们现在电脑上打字,一百个字,可能就是一两分钟的事儿,但是古人要想在这个龟板上刻点文字,半天都未必能刻上十个字。之后发现这个龟板之类动物的东西少了,古人又发明了竹简,在竹简上刻。等后面历史再发展了,发现文字量太大了,竹简刻也不行了,然后发明了纸,发明了毛笔。再后来发现毛笔慢,怎么办?干脆引用外国的钢笔,书写速度快很多。再后来发现钢笔也不方便,一个容易漏水,再一个万一没水了,这字儿就写不了了,所以又改成中性笔加替芯,中性笔不漏水,写得非常快,写的时候非常滑利,然后没水了,赶紧换一芯,又成了。等后来大家又发现,你用笔写字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几十个字而已。后来又蹦出打字机,又蹦出来电脑,又蹦出来手机。现在手机打字大家都嫌慢了,改用语音了。所以这叫时代的变迁。我们很多尊古的人其实并不是完全尊古,如果完全尊古,那出门干嘛要坐动车,要坐高铁,要坐飞机呢?为什么不骑一个千里马?你骑一个千里马,一白天一晚上,这马跑500公里,差不多北京到太原的距离,如果我坐高铁,全速350公里的话,那就是一个多小时,如果坐飞机,那可能还不到一个小时。所以时代在变迁,古人说的东西我们要尊重,但是升级版本和有益的补丁我们也必须要做。如果从补丁和升级版本的观点上来看,《本草纲目》实际上不但没有过错,反而对于《神农本草经》是最大的一个补充。这个问题我们就大概聊到这儿。

中医家记者:

好的,我们看到,首先来说《本草纲目》它是有层次的,不论是小白,还是对于已经入门的中医人,它都很有帮助,并且它对于《神农本草经》还有一个补充完善和更新的作用,所以它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也是一本中医必读书。


王致效:

确实是一个必读的书,而且这句话我们放到现在,比如说现在的一些书,《中药药理学》或者《中药大辞典》或者《中药药典》,相对于《本草纲目》来讲,可能又是《本草纲目》的一个完善。比如之前《本草纲目》没有提到说天花粉这个药可以导致流产,如果孕妇本身就口干阴虚,古人可能用天花粉去滋阴,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你再用天花粉去治孕妇的口干,那就是一个错误了,你可以用其他的药物,比如没有副作用的沙参、玉竹、生地、麦冬等等都可以。所以我们学习中医,学习中药,都是要用一个创新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

所有的事物不可能一成不变,千里马只是代表当年最高的一个境界,包括越王勾践自用剑,专诸刺王僚的鱼肠剑,这些在古代应该是最好的兵器了,但是拿到现在,随便一把五四式手枪就可以把它干掉。所以时代在变,病在变,人心也要在变,技术一定要升级,否则就像我们在电影上看到《阿凡达》骑着怪兽骑着大鸟去跟现代军队去作战一样,其实会输得很惨,中医如果想真正地未来在世界上有自己一席之地,一定是在继承古人优良学识的基础上,去勇于创新,勇于改革,勇于升级,最终让中医与时俱进,才能彻底地战胜所谓的病魔。

中医家记者:

是的,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我们看到您也在用一些现代的方式来传播中医,我们看到您的公众号“笑谈中医”里面提过您太爷爷掌握一套非常神奇的脉法,可以断人生死,您可以介绍一下对于这种脉法的印象吗?另外您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学习实用的中医脉法?

王致效:

太爷爷当年使用的脉法,我奶奶、爸爸、大姑都提过,包括很多还在世的八九十岁的人都提到,确实是说摸脉说这个人几月几号什么时辰死,就是在那个时间死。但是很可惜,到我这儿已经失传了。咱们中国所有传统行业里,比如传统中医、传统武术,师父可以把很多重要的东西写在纸上往下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最灵魂的一定是口传心授,你只能听着记下来,也不许把这个东西形成文字,这是非常不利的一个传承方式。现在这种断生死的脉法,应该说还有一些人会,但是作为我来讲,非常可惜,我不会。我现在使的脉法主要是李时珍《濒湖脉诀》的那些脉,我自己在临床上也发现两种特殊的脉象,诊断效果非常好,古人没有写出来,但是我平时在临床上经常会用,也会去指导别人怎么样去用,诊断的准确率是很高的。

学脉要有引路人

关于学习脉法,在这儿我想提一点,一定要有好的引路人。咱们中医对脉法有这么八个字,“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读的时候太明确了,这个脉应该是什么形状,这个脉和谁去鉴别,这个脉出现在哪个部位,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病症,但是实际上去摸的时候就完全不一样了。就跟咱们挑西瓜似的,会挑西瓜的人挑的西瓜又红又甜又好吃,只需要梆梆敲一下或者看一下纹路,可能就挑出来了,但是这个东西要告诉我们的时候,说敲下来梆梆的是什么声,看纹络是什么形状的,说的时候懂了,但是我们实际上去挑的时候,发现还是不会挑。

脉的反学方法

脉这块,我们说有正学、有反学,正学的时候,就是我们要学什么脉主什么病。但实际上我更提倡是的反学法,因为现在咱们这个社会,很多人可能特别喜欢一伸手你说出来我是什么病,我再吃你的药,跟医生玩猜谜语。实际上咱们中医讲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就像班里的一个学生,他化学不如化学课代表,语文不如语文课代表,英语不如英语课代表,但是那几个课代表单科好,总分并不高,而这个学生可能四门的总分排第一,最后这几个课代表考的是二本,这个每一门都不很出众的人,考的是一本,一定要四诊合参,不要偏颇,原理就在这儿。我们在这儿单说脉诊,切而知之谓之巧,大家除了要记住要有好的引路人,要背东西,之后还要什么呢?你先通过摸脉,结合问诊,记住了原来这个人这个脉象会出现这些症状,等实践过十几次甚至上百次之后,就知道原来这种脉象一定要出现这个症状,因为它们是有关联的。比如头疼,每次你摸见都是这脉,摸的多了就知道原来这个脉象一定要出现头疼。到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反过来了,一摸脉,出现这个脉象,就说“你是头疼”,这个我们就叫反学,跟患者之间的信任度瞬间会提高很多。但是大家在学脉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觉着我要通过摸脉知道你是什么病,我们不猜那个哑谜,因为一个脉象可能有七八种症状或者好几种病,你是猜哪个?一开始就踏踏实实地问你哪儿不舒服,然后通过脉来感觉这些症状该出现什么脉,最后等很熟的时候,一摸脉,就可以说“得,你有什么症状”。这就是咱们学脉的一个经验。

中医家记者:

学习脉法为了诊断与治疗,王老师,听说您在针灸练功上下过苦功夫,非常注重针灸手法。中医小白想从针灸入门中医,您建议应该怎么做呢?


王致效:

这个针灸的手法非常重要,说白了这些经络穴位人人都知道,因为书就在那摆着,但是不同的大夫扎,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穴位一样,你扎合谷我也扎合谷,针一样,你使一寸的我也使一寸的,但是为什么就是一个有效一个没效?这里面最核心的是什么?一定是手法。咱们中医这个针灸手法怎么说呢?就跟变戏法似的,在这儿我想给大家提五点建议。

针灸入门的五点建议


01

知为针者信其左

第一点就是《内经》上的原文,“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信其右”,也就是说真正玩针灸的人一定是要信自己的左手,也就是左右手通用,但是左右手通用不是像现在大家看到绝大多数的针灸大夫用手捏个针尖进针,上回有一人跟我说,你单手进针我也单手进针,后来我一看,他用右手捏着针尖,左手不动,右手捏着针尖把针先刺进去,然后右手再往上倒针柄,最后再倒针身倒针柄,最后他把这跟针捻进去了,是单手不假,但是我们要求的是什么?中医扎针的时候,手是不允许摸针身的,就是手指和针身永远不允许接触的。接触的话,第一从消毒层面就不合适。第二指力又何在?所以咱们扎针灸的时候,一定是右手握针柄,然后左手是起一个什么作用?引导经气寻找穴位。最重要的左手是要起到一个针刺麻醉的作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扎针会疼,很多人扎针不疼的原因,你用左手按压住穴位之后,在松手的刹那,这个穴位是没有血色的,局部是属于一种半麻醉状态,就像我们平时把腿压麻了或者把手压麻了的那个状态是一样的。所以当你左手迅速离开这个穴位的时候,右手的针迅速刺入,其实这个患者是几乎感觉不到破皮的那种疼,大多数人恐惧针灸,就是恐惧破皮的那一刹那,刺皮的痛是很痛的。所以我们第一句话叫“知为针者信其左”。

02

正穴与变穴

第二个,大家在学针灸的时候,一定不要简单地认为这个穴位就一定在这个穴位描述的位置,因为我们每个人的穴位一定是有正位、有变位,穴位存在着正穴和变穴。比如我们在坐的时候,可能直立着坐,也有可能后仰着坐,还有可能趴坐在凳子上,这三个姿势其实就只有一个可以取到正穴,比如是正坐的时候,那么当前俯位或者后仰位的时候,取到的就是变穴。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看似扎同样的穴位,却出不来同样效果的原因。刚才说左为针者信其左,寻穴的时候其实也是左手在寻,在寻的过程中就能感受到变穴在哪儿。这是我们今天谈的第二个问题。

03

指力的练习

第三个问题,指力的练习。很多人说你让我一个手进针,我这手一扎针,针就软了、进不去,为什么别人可以进去,你进不去?因为你没有指力。包括大家见很多人做俯卧撑不用手掌,是用五根手指,有的是用两根手指,其实原理是一样的,还有为什么厨师可以颠大勺你颠不了?那也是因为他练出来的。

我今天给大家说一个练指力的方法,这也是老前辈说的,在这儿我就借花献佛了。大家找一个杆,一个横杆或者晾衣绳都可以,然后找一根鱼线,把鱼线从绳上吊过来。为什么是鱼线呢?因为鱼线的粗细很类似于针灸针,我们拿一个绳子就不像针灸针了,怎么打仗就怎么练习,这是咱们国家经常说的一句话,所以你练的时候也要找粗细一样的东西。找一个鱼线,一头自己用手捏着,另一头吊东西,一开始不要吊太重,比如一个可乐、一个雪碧的重量,基本上就一斤多一点,你用三根手指头两根指头捏着,往下拽这根线,每次拽一下,把那个重物升起来,其实就是在练你指头的指力和握力。有手劲的人一斤的东西可能无所谓,对于没手劲的人来说,一斤东西就觉得很酸了。慢慢训练,当这个东西对你已经没有挑战了,你可以挂两瓶,两瓶觉得没挑战了,可以挂一大砖头,实在不行你再挂一个十斤的铅球。不过要注意,这个方向一定是要往下,很多人说那我拿个鱼线,我拎那个瓶子行吗?那是不对的,因为那个力是往上的,而你针刺的时候一定是要往下刺,所以这就相当于一个阻力练习。古人在练习针灸指力的时候,最重的时候用过20斤,所以古人那个手扎针指力可以贯穿到针尖,别管针多软、多细、多长,只要拿着针柄,这根针就能刺进去。这个不是武侠小说,这个是真的,完完全全练出来的,练习指力非常重要。

04

螺旋力的练习

第四块,我们要说一个什么呢?要再练一个螺旋力,也叫穿透力。我们拿牛皮纸包一个纸卷,纸卷的厚度可以随意,一开始你觉得我就是一个小白,或者觉得我没那么大力气,包一毫米的牛皮纸卷可以吧?然后等我有劲了之后,再包两毫米。不过我推荐大家,16毫米是最好的。一开始捻针的时候,手指也不要离开针柄,然后你就不停地往里捻,旁边摆一个秒表,现在手机也有秒表,你把这个纸从开始刺一直到刺穿,看你用了多久,用了一个小时,还是半个小时,还是十几分钟,还是几分钟,记上时间。你要练多少遍?一万遍肯定比一百遍的效果要好。慢慢的,你开始会增加速度,上次用40分钟,这次用35分钟,一个月之后可能5分钟就能刺破,这个时候你的螺旋力和指力其实就已经非常大了,也就是说你的针尖挨着患者皮肤轻轻一捻就进去了,患者基本上感觉不到什么疼。

但是在这儿我要跟大家强调一个什么呢?很多地方介绍大家练习针灸的时候,是扎棉花包,或者扎卫生纸,叠几层卫生纸,或者拿棉花外面包牛皮纸。大家记住,这个永远练不出来,为什么?因为你这个扎的是很软的东西。我们练习一定要把力透到针尖,除了刚才说的拉瓶子拉重物,还有一个刺牛皮纸,你想,如果这么硬的东西,你瞬间就可以突破的情况下,人的皮肤肌肉就更不在话下了。所以我们不主张用棉花和卫生纸来代替,这个没戏。再举个最简单例子,你每天快步,走上50年,都永远超不过短跑冠军,因为什么?你练的只是快步走,而没有练习短跑。所以你的目的如果是想短跑,就要用短跑的办法去练。这是我们说的第四个问题,练习捻针螺旋力。

05

意至而效至

第五个问题,针灸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意至效至。搞针灸的人说这句话说得很多,但是很少人会想这句话是什么原理?大家可以这么想,你在下针之前,想达到什么目的?是怎么样把针刺到穴位里,然后得到气?不是,真正的不是这样。而是希望这个病会轻会好,大家都抱着这个目的,这样你的针上带着意,会意至效至。当然,我们不迷信,但是我们也要尊重古人,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尊古。意至效至是我们学习针灸的第五个要点。关于针灸咱们就说这么多。

发现中医 | 王致效:笑谈本草、脉学、针灸入门之径


王致效老师将于4月24日晚上8点,为大家讲授感冒的辨证治疗公开课,具体听课方式请点击查看《实战中医教你治感冒:一剂知,二剂已》「链接」

■ 本文为中医家独家采访,转载请注明出处。


记者 | 张福星

编辑 | 陈剑城

搜索“私家健康先生"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资料。

推荐下载:全新中医家APP,五十万中医人专属软件,只专注中医领域。【社区】以医会友,广交天下同道。【工作室】助力中医打造个人品牌,提升医患互动,创建自己的工作室。【会议服务】全国中医会议培训随时报名,轻松加入中医名师互动圈。下载地址:http://www.zhongyijia.com.cn/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