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妹子,是时候试试针灸了

文 / 医药养生堂
2019-04-12 11:58

红糖姜水、暖宝宝可以说是很多女性应对痛经的标配,标配抵挡不了的,就只能靠强大的意志力来抗衡了。

其实,妹子们遇到痛经也无需“正面刚”,在中医方面,缓解痛经的常见方法就是针灸。今天,就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针灸治疗痛经的方法是怎样的,千万别错过了。

还是老规矩,要知其然,一定要知其所以然,先来看看为什么会痛经?

医学上则将其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指月经前后和行经期间出现下腹疼痛坠胀,而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痛经则是伴随生殖器官病变的痛经,常见的原因有子宫的过度前倾或后倾、子宫内膜异位、盆腔炎、子宫内膜增厚及子宫颈管狭窄等。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主要机理是气血运行的阻碍,常见原因有寒凝、肝郁及气血亏虚。

一般而言,寒凝的患者往往行经前及行经期间小腹冷痛,重则连及腰骶部,得热痛减,经量少,色黯。

肝郁的患者最典型的症状是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胀甚于痛,兼见胸胁乳房胀痛。

气血亏虚的病人常见经前、经后或经期小腹绵绵作痛,经色淡,并可伴有面色苍白、精神倦怠等全身症状。

针灸治疗痛经有很好的止痛疗效,发作时一针就明显止痛,但要坚持治疗,每次治疗应在经期前5-7天开始做针灸治疗,一般需3-5个月经周期。根据痛经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通过针刺穴位,达到疏通任、督两脉,调理经络,致使血气运行畅、止痛的目的,效果非常好。

体针(一)

主穴:承浆、大椎;十七椎下、阿是穴。

配穴:承山、三焦俞、肾俞、气海俞。

体针(二)

主穴:肾俞、次髎、地机、天枢。

配穴:

气滞血瘀:中极、气海、三阴交;

气血两虚:关元、足三里、血海;

寒湿凝滞:命门、带脉、归来。

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脾。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用埋针法或埋王不留行、磁珠等法。

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3天后,再取出。

皮肤针法

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穴位注射法

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1-2毫升,隔日1次。

食疗缓解痛经

乌豆蛋酒汤

乌豆(黑豆)60克,鸡蛋2个,黄酒或米酒100毫升。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调中、下气、止痛功能。适用于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并有和血润肤功效。

摄入充足的多酚类化合物

​牡丹花即可食用,颜色鲜艳,味道独特,且营养丰富,研究表明,牡丹花中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氨基酸以及人体所需的维生素以及多种微最元素和矿物质元素。另外,牡丹花还含有紫云英昔、没食子酸、苯甲酸等黄酮和多酚类化合物。医学研究表明“牡丹经宁”中含有的多酚类化合物更适合痛经的女性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