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八法”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之——温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清者温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就是感受寒邪或形体虚寒的,应用温法温经散寒补气的治疗法则,《灵枢.经脉》说:“寒则留之。”《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即急进,慢退)。”《针灸大全》说;“有寒则温之。”就是利用针灸消除沉寒阴冷、补益阳气的方法。
(1)温中散寒 取上脘、中脘、建里、下脘、梁门、足三里或膈俞、肝俞、脾俞、胃俞,用热补法或留针加灸10~15分钟,使其产生热感,主治胃脘隐痛,得温则碱,消化不良,脉沉缓的虚寒证。如胃脘剧痛,呕吐恶心,取内关、公孙,留针20~30分钟,以疏调肝脾,镇痈止呕。
(2)温肾壮阳 取肾俞、关元俞、次髎,用热补法,使腰部产生热感,主治腰痛腿软、脉沉细无力的虚寒证。如腰背剧痛,不能转侧,配委中、秩边、人中,用热补法,留针10~15分钟,以散寒镇痛。
(3)温通经络 上肢,取大椎、大杼、膏肓、肩髎、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下肢,取肾俞、关元俞、次髎、秩边、环跳、风市、阴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申脉。按顺序由上而下针刺(通经接气法),用热补法或针后加灸10~15分钟,使其产生热感,主治瘫痪、痿软、风湿痹证。如下肢瘫痪,取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用热补祛,使热感传到足趾,以温经活血,恢复肢体功能。肩痛不举,取天宗,肩髃,肩髎、天髎透肩井、条口透承山,用热补法,俗称“穿胛热”,以祛寒镇痛,舒筋利节。
注意事项:实热证不可用温法。病案举例
①温散寒湿治胸痹: 1952年1月5日,在北京治一李某,男,52岁,北京五星啤酒厂工人。1947年冬天值夜班,一夜寒不可耐,第2天开始胸痛,胸闷气短,不敢着凉,冬天加重,夏天减轻,每年犯病,一年比一年重。诊时胸痛及背,咳嗽不能平卧,有时心慌、出汗。检查面色苍白,慢性病容,抬肩呼吸,手足冰凉,舌苔白腻, 脉滑。辨证系胸阳不振,寒邪侵袭,阴寒凝滞,结成胸痹,采用温痹振阳、散寒利湿之法。针肺俞、厥阴俞、心俞,用热补法,使温热感传到胸部,不留针;膻中灸10分钟;内关、公孙用热补法,留针20分钟。针灸后胸痛减轻。每日针灸1次,3次后胸痛基本消失,但仍喘息气短,改针百劳、大椎、肺俞、膻中、列缺、照海,用热补法,留针20分钟。每周2~3次,治疗13次时,症状完全消失,恢复了工作。1953年1月10日随访,患者未再复发。
②暖宫散寒治不孕: 1952 年3月20日,在北京治一朱某,女,28岁,飞行员家属,结婚5年未生育,丈夫健康。患者14岁月经初潮,1946 年秋天游泳后出现小腹冷痛,腰腿酸痛,经期加剧,月经量少色暗,舌质淡、苔薄白。检查小腹凉,关元处有压痛。辨证系寒邪侵袭,客于胞宫,采用暖宫散寒、养血助孕之法。针关元俞、次髎,用烧山火法,使热感传到小腹,不留针;天枢、气海、三阴交用热补法,使热感传到小腹和足趾,留针20分钟。每周3次,治疗到4月19日,针达12次时,月经来潮,血量血色正常,小腹冷痛明显好转。休息1周后,继续按上述方法治疗到5月20日,月经未见来溯,亦无小腹冷痛、腰腿酸痛等症而停诊观察。7月1日告之,经化验患者已怀孕,后生一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