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名中医在杭收徒 要用3年时间带出学术传承人
浙江在线-健康网3月2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赖金鑫 实习生 叶路 通讯员 汤婕)刚从北京参加完两会回来不久,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方剑乔就在杭州新收了两个“小徒弟”。
简短的拜师仪式后,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名中医馆)针灸科的王晨瑶、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针灸推拿专业的刘芳成了他官方指定的第一批学术继承人。
去年12月,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浙江省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名单。省内43位名老中医专家成为新一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86位年轻的中医师成了他们新晋的学术继承人。
3月28日,在浙江名中医馆,姚新苗、何若苹、连建伟、范炳华、方剑乔、陈学奇等6位指导老师,每个人带两人,正式收下了他们的12位新徒弟。
三鞠躬、敬茶、献花……在拜师之后,这些“小徒弟们”将跟着老师出门诊、学经验,并在3年之后参加由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统一考试,只有在考核、评估合格之后才能顺利“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传承人”。
学校教育是基础,师承学习是补充
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兼备创新与传承
刚刚参加完拜师仪式的方剑乔对于新徒弟的期待很高。他说,中医药人才的培养,院校教育是基础,师承学习是补充,长期的继续教育很重要。现在老百姓对于中医的要求越来越高,师承和教育跟不上,培养高层次的顶尖人才就无从谈起。徒弟们只有跟着老师学好临床,才能真正出成效。
以往很多中医专业的学生觉得读个本科就可以了,但要培养出拔尖人才这还远远不够,中医人才是必须向博士、博士后发展,并掌握足够的临床经验,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中医人才培养的关键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的问题。”方剑乔告诉记者,虽然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的学生已经纳入一本招生,但这些“好苗子”要想成才,除了具备专业中医知识、西医基础素养,还需要有临床一线老师手把手的指导。
学术传承人的要求则要更高,他们不仅要多跟门诊,善于学习,而且要每年写够60篇的读书笔记。
方剑乔说,徒弟跟着老师学习不能只是“抄方子”,而是要懂得总结归纳老师的学术思想。只有老师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徒弟们认真学习,才能出好的效果。
他还记得曾经有一个学生,将他对中医疼痛的认识,总结归纳为16个字:“虚瘀交杂,必先去瘀。适当补虚,方可止痛。”短小精炼,可以说是相当到位,更好地诠释了“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的疼痛机理。
很多人身上疼得厉害,医生治疗的时候轻重把握不好,结束的时候躺在床上虚到不行,其实就是医生没有处理好虚和瘀的关系。
方剑乔认为,中医师承教育不仅要传承还要创新。时代在发展,老中医也越来越少,如何让“老一套”在新时代同样受用?标准化和规范化至关重要。
今年,针对腰痛、关节疼痛等不同的疼痛类型,他已经研发出了6个参数,并申请专利,有望在进一步研究后应用于临床,而这就是中医的创新发展。
浙江名中医馆推出名中医工作室
师带徒门诊将助力师承教育
为了助力中医师承教育,近日装修一新的浙江名中医馆还推出了7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由姚新苗、何若苹、连建伟、范炳华、方剑乔、陈学奇、程志清等多位名中医专家在这里牵头开设师带徒门诊,通过学术交流、探讨的形式传承中医学术思想、提升临证经验。
记者了解到,成立于1994年的浙江名中医馆坐落于杭州市庆春路23号,是省内唯一一家由卫生厅批准设立的名中医馆,馆内汇集了30余位国家级、省级名老中医和100余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专家。
除了在8楼开设的名中医工作室,名中医馆3楼、4楼、5楼还将开设其他名医、骨科、推拿等专科传承工作室。同步开放的针灸科、推拿科和中医经典病房,还能为住院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针灸、推拿、拔罐等多种中医传统诊疗服务。
有名医自然少不了好药。浙江省中山医院院长高祥福告诉记者,名中医馆的进药验收很有讲究,抽检、初检、合检、入库都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力求杜绝劣药、假药,保证每一味药材都是地道的好药。为了便民利民,名医馆还为患者提供了免费煎药、配送等惠民服务。
高院长说,我国的中医文化历史悠久,诞生过很多优秀的技术成果,如麻醉、止血和缝线在古代都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发展到现在却白白丢掉了,很可惜。中医要借助现代科学和人才培养才能发扬光大,而名中医馆推出的名中医工作室在这方面就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名中医工作室是师徒们传道受业解惑的地方,是他们学习工作、学术交流的场所,也是名中医培养的摇篮。在工作室,徒弟们可以跟着老师看门诊、抄方子、学诊疗,也可以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碰撞思想的火花。
据悉,未来名中医馆还将在全省范围内邀请有知名度的中医专家来交流,通过学术讲座、带教查房等形式更好地传播中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