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绍祖耳穴揿针治疗失眠案举隅
路绍祖是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贵州省著名中医针灸专家、贵阳中医学院针灸学院奠基人。从1961年起开始从事中医针灸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五十多年的从医经验,让路绍祖积累了丰厚的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他通晓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一些疑难杂病也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师从路绍祖,兹将路绍祖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验案,介绍如下。
验案:钟女,60岁,2013年2月11日初诊。诉入睡困难伴睡眠时间减少3年,加重1月。患者因家庭琐事,心理负担较重,精神紧张,3年前开始出现反复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则难再入睡,近1个月症状加剧。夜间睡眠约3~5小时,时寐时醒,醒后难以入睡,梦多,偶尔出现彻夜难眠;平时精神较紧张,伴心慌、乏力、自汗、纳差,平素四末欠温、畏寒肢冷,月经已停。望闻问切:精神差,面色萎黄,口唇少华,形体消瘦,口淡,食少,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
诊断:失眠(心脾两虚)。
治则:健脑宁心安神,调理脏腑。
处方:心、脑点、神门、皮质下、脾、交感、三焦。
耳穴揿针操作:用探棒按压所取穴位,找出最敏感点,局部用2%碘酒涂擦,继以75%酒精涂抹脱碘,左手固定耳廓,绷紧埋针处的皮肤,右手用消毒过的镊子夹起环形揿针(高压消毒,一次性使用),对准穴位刺入压尽,按压1~2分钟,刺激强度以患者感胀痛、麻木、灼热、能耐受为度,然后用小方块胶布固定。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并强调患者每日睡前30分钟,必须按压1次,以耳部发红并感觉热胀酸痛为宜;埋针处不要淋湿或浸泡。
2013年2月16日二诊:自诉经上治疗后,多梦症状明显好转,但睡后仍易醒,醒后则难再入睡。平时仍觉心慌、怕冷,食少。取穴:心、脑点、神门、皮质下、脾、胃、肾。耳穴揿针操作方法同前,并强调患者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每日睡前30分钟,必须按压1次,以耳部发红并感觉热胀酸痛为宜。
2013年2月22日三诊:自诉经上治疗后睡觉较前沉,睡觉时间由3.5小时增至5~6小时,饮食较前好,但仍偶觉心慌。取穴:心、神门、皮质下、肝、交感、神经衰弱点。耳穴揿针操作方法同前,并强调患者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每日睡前30分钟,必须按压1次,以耳部发红并感觉热胀酸痛为宜。
作者:陈盼碧 崔瑾 王兴桂 张小珊 吴高鑫 冯麟 贵阳中医学院
2013年2月27日四诊:自诉经上治疗后睡觉深沉,睡觉时间基本在6小时左右。平时心情较愉快,食可。取穴:心、神门、皮质下、脾、肾、内分泌、三焦。耳穴揿针操作方法同前,并再次强调患者每天按压3~5次,每次1~2分钟,每日睡前30分钟,必须按压1次,以耳部发红并感觉热胀酸痛为宜。
每次治疗中,路绍祖都密切注意患者的精神情绪,并与之交流,做好心理咨询,劝其解除烦恼、消除思想顾虑、避免情绪激动,睡前不喝浓茶等,每天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过20多天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睡觉时间基本保持在6小时左右,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随访近4个月,失眠症未复发。
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瞑”或“不得眠”。路绍祖认为,失眠病位虽主要在心、脑,但又涉及脾、胃、肝、肾等脏腑。因心主神明,为血所奉养,而血的来源由水谷精微化生,统摄于脾,受藏于肝。肾主藏精,上滋心阴,心气亦下交于肾则神志安宁。所以无论何种原因伤及上述诸脏,造成彼此影响,功能失调,均可形成失眠。因此,调理脏腑也是治疗失眠的重要治则。
路绍祖耳穴揿针治疗失眠以心、神门、皮质下为主穴,根据耳穴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统计,神门穴的使用频率位居榜首,被认为是宁心安神的首选要穴。神门位于耳廓三角窝内,此处神经分布丰富,有耳颞神经、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并形成神经丛,该穴也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要穴,具有较强的镇静安神作用。针刺耳穴神门可明显增加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因而按压之可改善大脑的血供情况,以治疗多梦健忘、头昏头痛等症。皮质下使用频率位居第二,是根据现代医学知识而命名的耳穴,其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卓著,有镇静安神催眠之效。心使用频率位居第三,心主神明而藏神,睡眠作为人体的生命活动,又是神的体现,因而正常的睡眠有赖于心神的功能正常。心静神安则人能入寐,反之心神不安则难以入眠。因此取心以宁心安神。三穴合用,共奏健脑、宁心、安神之效。因失眠病位虽主要在心、脑,但又涉及脾、胃、肝、肾等脏腑,所以根据患者表现症状,辨证配以脑点、脾、胃、肝、肾、交感、三焦、神经衰弱点等耳穴,以调理各脏腑,且揿针属埋针,可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或防止复发的功用。(陈盼碧 崔瑾 王兴桂 张小珊 吴高鑫 冯麟)